蓝海情报网

30岁前赚到100万是种怎样的体验?

蓝海情报网 737

很偶然地翻到了这篇写于2016年的文章,是我在知乎认真写的第一篇文章,距今已经差不多快5年了,感慨万千。这是我飞速成长的5年,经历了太多来自外界和内心的suffer,好在最终都挺了过来,眼界、见识和思维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当初看到这个话题,只是觉得30岁前赚到100万,不算很难,当然也并不算容易。虽然我在27岁的时候达成了这一目标,但我始终是一个在行动上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却在内心提前做好最坏打算的人,对于30岁之后的自己,当时也并未抱太大的念想。

老天还是眷顾我的,虽然这5年我确实过的很辛苦,由于长期高强度地用脑和睡眠不足,我的白头发数量要远远多于同龄人。好在结果还是值得欣慰的,在即将年满32岁的时候,我的净资产(资产-负债)已经超过了一千万,每年的净收入就已经超过了一百万。

35岁或40岁的自己,会是什么样子,我也不好说。我能做的,就是继续在头脑和身体上做好准备,内心做好最坏的打算,keep fighting!

以下为原文。


背景:今年27岁,父母在某五线城市都算不上的小县城做中学教师,收入微薄,家庭条件非常一般。06年来上海某国内Top5高校求学,当时还不到18岁,懵懂未知。2013年研究生毕业,当时24岁。

本科期间,通过企业实习以及家教等方式,勉强赚点生活费,10年本科毕业时,没有任何存款。研究生期间,由于有少量奖学金,且学费全免,加上企业实习和做低年级助教的一些收入,在研究生毕业时,结余有了3万元,算作人生的第一笔存款。

本人学的是计算机专业,由于一度特别厌倦IT,研究生毕业后,签约了一家全球前50的非IT外企,做所谓的管理培训生。在正式步入职场之前,我和很多学生想的一样,觉得管理培训生这种岗位是很高大上的,经过几年的轮岗培训,就可以直接担任管理岗。但是后来证明,是我想多了。大公司所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以及外企在部门沟通上的低效和激励政策上的保守,让我逐渐心生反感。一年半之后,轮岗还没有结束,我选择了离开,重新回到本该进入的互联网行业,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那是在2014年年底,那时个人存款有了20万。

这个选择是风险巨大的,在外企的薪资并不算低,而且非常稳定,但是选择了创业型小公司,就等于选择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公司随时有可能拿不到融资而倒闭。风险虽大,收益也是巨大的。创业公司给了我1个点的股份,且薪资比在外企时还要高,让我从零开始搭建一个互联网平台型产品,可以理解为SaaS。前三个月,我是崩溃的,因为新搭建平台只有我一个人,我既要做后端,也要做前端,还要自己建立和维护数据库。这三个月,几乎每天加班。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之后,平台的基本骨架已经被我搭建完成,实现了从0到0.1的过程。老板对我的成果非常满意,于是开始给我这边配团队,同时给我加薪升职。之后,我这边从最开始的1个人,慢慢发展到10个人,我也从技术跳出来,开始重点关注产品和团队管理。又花了半年时间,我带领团队完成了从demo到商业化的过程。

几乎用了整个2015年,我们逐渐将产品做到了业内前三。这一年,耗费了我无数的脑细胞,无数的精力,但是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无论是从收入、视野、心态上,还是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本人也变得越来越自信,无论是管理年纪比我大的、还是比我小的,都慢慢变得游刃有余。现在,已经可以轻松管理15人的团队,也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整个2015年,算上薪资加上奖金,加上股票赚的一点,这一年收入达到了40多万。

2015年年底,说服父母支持了20万(已经是父母的所有积蓄了),加上之前的一些存款,在上海贷款买了套一手房。同时,随着我们平台产品逐渐铺开,公司的估值也越来越高。到现在,本人薪资加上奖金,一年收入在50万左右,勉强达到中产阶级收入水平。公司估值8个亿,本人的股份也因为受到了稀释,目前股票的名义价值大概为300万,当然如果公司不上市或者大股东不回购,也没什么卵用,所以只是名义上。由于这段时间,上海的房价上涨厉害,去年买的房子在名义上也净赚了50万。房子价值减去目前的贷款,差不多在120万。下个月,我年满27岁。

当然,我目前的这些东西和很多牛人确实没法比,但是一路走来,从小县城极其普通的家庭,到现在这样,也还对得起我这么多年的努力,总算是有些回报。人生是无止境的,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能不断地勉励自己,保持一颗学习的心态,不断强化自己,才能在机会来临的时候,不让它从指缝中溜走。

回首毕业后的这三年,能够走到这一步,无非是因为做了一个冒险的决定,同时也把握住了机会。虽然选择比努力重要,但也不代表努力不重要。一直很认同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这句话,但是命运和风水我们无法自我掌控,只能多积德多读书。

--以上为原文

这是本人第一次在知乎上收获这么多的赞,也抽空看了一下评论,绝大多数网友的态度都是鼓励、赞同和共勉,非常感谢大家的认可!当然,也看到了一些讽刺、挖苦和攻击的言论,我不清楚说这些话的人是出于什么心理,就不做评论了。

有很多人对我的学校和年龄感兴趣,我就补充一下吧。本人本科和硕士都毕业于上海西南某高校,因为本人6岁就上小学了,小学也只读了5年,所以上大学的时候是17岁,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不到24岁。

本人回答这个话题纯粹就是分享一下个人的经历,也希望很多和我一样家庭出身并不好的网友也能鼓起勇气去追求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只要年轻敢闯,未来还是有很多可能性的。当然,就像某位网友说的,本人的经历也不具备普适性,大家可以尽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果能够有所帮助,本人深表欣慰。

再次感谢大家的鼓励!--

七月底的时候刚过完27岁生日,生日当天也收到了一个好消息。2015年年底的时候,当时和另外两个前辈合伙创立了一个公司。前辈A拥有广阔的资源和人脉关系,出资最多,占6成股份;前辈B在制造业摸爬滚打多年,在制造业积累及其丰富的实战经验;而我的强项在于对互联网产品和技术的理解与经验,我和前辈B各出资十万,各占两成股份。我们的目标是做一个结合互联网和制造业的产品,找一个细分的点进行切入。产品前期,我们三个人虽然都是兼职,但分工非常明确。我负责前期的产品逻辑与功能设计、服务端技术架构设计,寻找外包团队进行技术外包,并做好严格的产品和技术把关;前辈B负责梳理制造业该细分点的实际问题与矛盾,进行线下访问以明确市场需求,避免产品的方向出现错误;而前辈A则负责动用自己的人脉资源,找地方进行产品试点,同时负责产品前期的融资问题。

万事开头难,最初的一段时间是很痛苦的,我们自己都有主业在身,只能挤出晚上和周末的时间来进行思考和行动,从15年10月到16年2月,在公司工作完回到家,再工作到12点是常事。有过兼职经验的朋友应该了解,兼职的效率和全职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两者相差不只一星半点。站在我自己的角度,产品的逻辑和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和服务端架构设计虽然费时间,但是更费时间的地方在于和外包团队的沟通。为了避免开发人员曲解我们的意思,我必须反反复复地和他们进行沟通,而且是远程沟通,并且持续不断地催促他们进行开发调试。这些都是非常消耗精力的事情,所以前期,我们走的是非常缓慢。

就这样在磕磕绊绊中进行了大半年,今年6月份,产品总算是勉强做到可以试运营的水平了。当然,因为没有全职的开发团队,最终开发出来的产品和我们的预期还是有些差距的。但是时间不等人,前辈A已经找到了试点的地方,我们准备强行上,先使用起来看看效果,一边继续开发和优化,一边搜集客户在实际使用后的反馈。因为前期不想闹出太大动静,所以试点在一个很不显眼的小城市,前辈A派了一个他的朋友专职到这个城市督点,负责客户关系维护和信息反馈。然后我也暂时告一段落,只是偶尔问问那边的情况。

本来没打算这么快出效果的,然后生日当天,前辈A告诉我,他差不多要拿到第一轮投资了,数目虽然不多,只有几百万,但是对于我们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和振奋,至少说明我们最初的想法和理念是有一定市场的,而且也是有人愿意投的。就这样,托前辈A和前辈B的福,我最初投入的十万,作为股份资产,在名义上也涨了十多倍。

其实经过这个事情,我想补充的观点是,对于一个个体来说,运气和马太效应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也很庆幸能认识前辈A和B,有幸和他们一起来做一个事情,虽然最初只是抱着尝试一下的态度,但是没想到前辈A居然真的带领我们做到了。我尚不能说前辈A和B是我生命中的贵人,但是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不得不承认,如果真能遇到某个贵人认可你、赏识你、相信你,那确实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那马太效应就更容易解释了,好的越来越好,坏的越来越坏,当你做出一些成绩并向他人证明了你的能力之后,自然而然会有更多的人来找你,更多的机会来找你。

所以,对于像我们这种最初只是一块普普通通的小石头的人,最关键的就是先让自己滚动起来,人生的雪球才会越滚越大。

作者:Young Oscar

链接:30岁前赚到100万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 Young Oscar 的回答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