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我被所在的外企裁员了。
刚开始很淡定,甚至有点暗爽,因为公司给的赔偿挺丰厚。
我也不太在乎面子,想着终于不用开无聊的电话会了,不用年复一年做差不多的事了,可以大展拳脚实现创业梦了…
但半个月后就开始心慌,甚至怀疑我是不是创业的料?我要不要再找份工作?
一个月后开始自我怀疑我是被裁掉的,我是不是loser?…
这样大概持续了三个月。经历过焦虑,也有至暗时刻,但天没塌下来。我的睡眠还不错,日子也照样过。
之后,好在有其他事情分散了我的注意力,营销咨询服务也略有起色,一切才逐渐好了起来。
回首过去的这些年,我挺感激当时那个被动的选择。
如果没有被裁,我会一直认为人生就应该是顺境,我会一直不知道自己得到的一切都是平台带来的,我会一直会自大地认为自己懂得还挺多的...
经历过,才理解变化是常态,公司名气再大也不是自己的成功。
最重要的是,经验不是财富反而是认知的障碍。我的微信签名一直是:跨越自身经验的边界,就是世界。
太喜欢这句话了,正是因为那次裁员,才让我看到了世界本来的样子,才让我找到了喜欢的事情,才让我有机会认识正在阅读的你。
现在我独立、自由和脚踏实地,虽然失望和挫折是常有的事,但持续学习、充满好奇,也不会那么轻易被困难打倒。
我说这些并不是想表达我自己抗压能力有多强,更不是经验分享。
而是我知道你现在也许正经历被裁员或者即将被裁员,甚至比裁员还难受的煎熬(比如每日商机线索以及转化率汇报等)。
我有几句真心话想说给你听:
1. 被裁前的信号,赶紧做好这些事
有责任感的企业在裁员前都会有些信号。(遇到那些坑蒙拐骗、欺负员工的企业,赶紧走,头都不回,直接跳到第3部分阅读)
比如 :大幅砍营销预算甚至0预算、市场人开始背业绩指标、停掉外包服务全部自己人完成、营销工具也不续费了、老板频繁暗示未来要有人员调整…遇到这种情况,下一步就要动真格的了。
如果企业赛道不错,老板也算良心,只是市场部作为成本中心,需要临时或长期缩减编制。
一般来说,最先考虑内部转岗,先到离收入近的地方,比如销售、客户运营等部门。
换个职位也许就不是原来的级别了,VP做普通经理,经理做一线销售都是常有的事。心态好一点,换个角度来看,越是一线越能学到真本事。
假如内部也没有Headcount或者自己接受不了换岗降级,赶紧找外面的机会。虽说大环境不太好,但肯定有空缺,关键是你的能力是否匹配。
比如前段时间某大厂一直找数字营销经理没有合适的,也有企业至今在找全渠道内容营销的专才(特别视频领域)...
现实常常是很多市场人为裁员唉声叹气,而HR为招不到合适的人忧心焦虑。
用咱们比较熟悉的营销语言来说,就是PMF不符合。把我们的能力比成产品,把职场空缺比做需求,也就是产品和需求不匹配。那怎么办?
赶紧针对性地补课。不要再去读大部头的《营销管理》,认真分析几个招聘启示,看看什么职位需要什么技能,赶紧学起来。(学习的方法很多,不一定上课,比如找师傅带,比如先找自己同事学,以后再说,不详细展开)
2. 即便被裁员,不是你自己的问题
做好了准备,但是还是在不经意的时候被裁了,甚至赔偿也没有想象那么好。
这时候非常容易陷入特别悲观的情绪,很多人会怀疑自己。
是我自己能力不行?如果我再努力一点会不会不被裁掉?是不是我读一个MBA就会好一点?要不是我惹怒了老板也许不至于有今天?也许市场部背了SQL而不是MQL就没事了?…
有一点点相关,但关系不大。
裁员只是业务调整,不是你的问题!
这不是安慰,而是事实。了解这一点太重要了。要不是因为业务未达预期,谁会冒着潜在的声誉风险去裁员?
一定不要怀疑自己。只有这样,当赔偿不到位的时候,才有心情通过法律手段争取自己的权益;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快速开启新的旅程,说不定能实现梦想,开创了一片新的天空。
但没有希望,一切都没有了前提。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即便想通了,过程并不好受。会经历焦虑,会失眠,会低落。那就给自己设个限,最多2周?在这个时间期限内,可以每天蓬头垢面地无限制刷剧、打游戏、看手机。
然后放下,好好睡觉、好好锻炼、好好阅读,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因为我们都有选择的。
3. 被裁后,你还有这些选择
除了找一份新工作,换一个行业之外,还可以做很多事情。
对营销人最简单的莫过于把自己的技能作为商品出售。假如会写文案,可以在线接单;比如擅长运营小红书,可以代运营;甚至有朋友想做营销咨询,也先接下来。
早上看到朋友圈正好有 求SEM账户优化代运营,前期兼职,后续跑起来可以全职。这样的机会只要留意,还是蛮多的。再不行,可以试试众包平台或自己给自己打个广告,不丢脸。
各种机会都去试试,别人说不行,也许你的技能是稀缺的,你的客户资源是独家的,就有可能做好。做不好也没事,不试试怎么知道。
有的人也许没有成熟的技能,也缺人脉,可以尝试下翻译、电商甚至成为家教、英语陪练等。可做的事情很多,关键是能不能拉下脸,放下架子来做。
但需要提醒,假如创业还是要慎重一些。因为自己喜欢或者会某项专业技能来创业,一般是死路一条(比如喜欢咖啡开了咖啡店,比如会烘焙开面包店等)。创业是一件比打工复杂100倍的事情,除了专业还需要懂管理、抓机遇…
先找点事干,让自己别胡思乱想是最垫底的选择。
即便是写公众号,录制视频并发布,看到有人点赞留言也比闲着好。也有朋友去做亲子游的导游,在大自然里放松和思考,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4. 即便受挫,那又怎样
好,很多人会说,你说的都是理想状态,我学技能也来不及了,找工作也找不到,我可不想转行…
我喜欢的一位博主推荐过一本书《How To Think Like A Roman Emperor》。(我没看,因为好久没用英语,退步得厉害,也不打算看了)
她说这本书主要是分析罗马皇帝Marcus Aurelius的人生哲学。其中一条就是,全力专注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对于自己不能控制的事要看开,坦然接受结果,move on。不要把精力消耗在无谓的揣测纠结之中。估计即使是皇帝,也不得不接受生活的反复调戏,为了A不得不放弃BCD 或 以为输了结果赢了,以为赢了没想到输了。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纠结于各种不确定、各种让人愤怒甚至不解的事情,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
坦然接受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如果可以改变,积极地行动。
如果家里有矿,心里不慌,随意躺平也挺好。
最怕就是没有资本但又躺着,还幻想有一天机会就正好砸到自己脑袋上。
这几天阅读一位美国人写的书,在结尾处他引用了这句中国古话:
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我查了下原文来自《荀子.儒效》,就是字面的意思。我很喜欢,立马用来做座右铭了。
朋友笑谈这属于文化的出口转内销了。有一位CEO留言说从谈客户角度,就是打10次电话,不若如见一面,见一面不如吃一次饭,精辟。
我回答,从营销人发展的角度,学100篇文章,不如自己梳理一遍思路,梳理一遍思路,不如实际干起来。
是的,无论在何时,行动胜于一切。
共勉。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