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稻盛和夫有言:钱,不是赚来的,越想赚钱的人,越赚不到钱。钱是帮他人解决问题后给你的回报,什么时候明白这句话,你就开始赚钱了。
副业培训背景:
副业培训,生年不详,一说是诞生于2016年,起于潭州教育的一次成功引流。一位运营偶然发现把原画培训/播音主持培训等跟副业赚钱挂钩后,流量井喷、变现井喷。然后长沙本地的其他机构群起仿效,然后烧到了全国。
我记得,那会儿各平台的广告语都是:学会**,在家接单赚钱,月入*****这样的广告语,B站、知乎等等遍地都是。那个时候,你不提学什么能赚多少钱,用户都不带搭理你的。
我记得我们(IT方向)去合作的院校去做招生讲座,学校安排3个小时专门给培训机构们同台竞技,每家20分钟,说说你们的优势、案例、数据等,有点类似于大型的招投标现场。观众用手投票,对哪个感兴趣就接受哪个的问卷,留下自己的信息。
副业培训的泡沫:
我现在想起当时的场景都觉得好笑,每一家都在用声音、表情以及夸张的肢体动作来证明自己培训出的学员工资是最高的,于是难题就留给了现场观众。
既然都赚钱,那么大家又回到了原点,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惯,以及机构印象去做选择。
但是行业却快速卷进了一场巨大的副业培训泡沫,一时间,涌入了大量的赚快钱的机构,然后几乎所有的机构宣传手段单一且粗暴、学习=赚钱,学习=副业赚钱。
你说什么不重要,但是说赚钱才是重要的,一张赚钱的假图配上一个可以自洽的逻辑,就等于10W+,就等于月入百万~
从操盘项目开始,我因为不屑于做这样的图,始终走的比较艰难。后来在CSDN,因为各种对手的暗黑以及广告法的压制,我们连用户案例和学员采访都不能外用了~我只好去深究行业、深究用户、深究产品、深究流程、深究数据模型,把各个环节做到极致,去下了各种各样的笨功夫。
事实证明,老天爱笨小孩。我的几次0-1,不管是刚起步还是到项目成型,跑的都很顺,规模可以做大,生命周期很长,从没有遇到过竞对遇到的那些烂事。
但身边的机构却一批批的烂掉、死掉,又换了新的一批,继续重复死掉机构的怪圈。从潭州教育到开课吧,还有无数不甚知名的小机构。
其实,我很早就发现,不是所有的观众都是盲目的,不是所有的观众都是非理性的,不是所有的观众都认可学习=赚钱的逻辑。
但是这股泡沫始终没停,从教育培训刮到知识付费,愈演愈烈。到现在,就是所有从业者都主动或被动的需要来进行自证。
十年前,机构对群众说,学习=赚钱=暴富。
十年后,群众对机构说,卖课=割韭菜=骗子。
可笑吗?只能说,天道好轮回。
只是大厦将倾的时候,所有从业者都难以幸免。但也只有这样的连根拔去,烈火烹油般的副业培训浪潮才会告一段落,还所有人一片清朗的碧空。这样的日子,应该也不会太远了~
今天我去B站,随手一找,类似的广告还在,只是把月入**改成赚外快,隐晦好多。泡沫漫天的副业培训终于开始冷静了下来~
做产品如何调和学习和赚钱这两件事: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和生存,赚钱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和生存,二者有重叠的部分,但却不能划等号。
如何调和还需要理顺对行业的认知。
不管教育培训还是知识付费,都属培训行业。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在古代,培训主要是口口相传。中世纪,出现了一种新的培训形式,即学徒制度。工业革命以来,出现了职业技术学校和师范学校等专门为工人和教师培训的机构。20世纪初,学校制度的普及和公共教育的兴起,促使培训行业出现了大规模的专业化机构,如培训机构和培训学院。互联网的普及,在线培训、电子学习和远程教育等兴起。
我们可以发现,培训、教育始终是服务于当时的时代与人们的学习需求,形式千变万化,但是内核始终不变,即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与时俱进的理念和方法,满足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那么对于学习者而言,就是有多大本事,赚多少钱。
且还有一个本质规律始终没变,知识可以传授,但技能只能习得。任何人都不能越过做到,就希望得到。
赚钱这事有差异,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且人与人的差异比人与猪的差异还大。因为,人与人的差异是不确定的,受天时、地利、人和、认知、能力、经验、迭代等各种因素影响,但人与猪的差异却是恒定的。
就像你不能认为阿Giao这种能月入百万,你就觉得做直播赚钱像喝水一样简单;同样你也不能因为看到一两个赚钱短视频培训的案例,你就觉得自己一出手就立刻暴富一样。
之前我说,产品是有气质的,产品蕴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现在也还是这话。
我们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人群锁定高端客户是个伪命题。能切实的解决他们的问题谈谈高客单产品设计的根本,能守住自己的价值体系不崩塌,自己不浮躁,也不把用户搞浮躁,扎扎实实的做专业的事,做能有效果的事,做能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事,就很好。
以上。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