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知晓运营思维
飞书团队居然也裁员了?
3月26日飞书CEO谢欣发布了一封全员信,信中核心信息提到部门第一次做出裁员调整。我与团队在解读飞书To B经营发展信息的同时,也发现其中透露出ToB市场在运营的一些规律和变化:
Part 1. 人效、产品、运营,三大症结这封内部信拆解下来,其实主要反映了三个维度的问题:
1、组织人效
1)组织效率问题
首先,内部信中提到,随着团队规模的扩大,组织出现了效率降低的问题。这表明,随着公司的发展,原有的组织结构可能已经不适应当前的业务需求,导致了力量分散和效率下降。
2)组织精干性不足
信中还指出,尽管团队规模较大,但组织并不足够精干。这可能意味着团队中存在一些不产生足够价值的岗位或职能,需要通过精简团队来优化组织结构,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和业务执行力。
3)重新回到初创状态
信中提到,这次调整不仅是团队规模的调整,更重要的是要让团队重新回到初创公司的day 1状态,即保持方向聚焦、组织高效和团队战斗力。
2、产品趋势
对于业务长期发展需求,为了确保业务的长期可持续性,飞书团队认识到必须进行必要的调整。
通过精简团队规模,可以更加聚焦于核心业务和关键领域(AI版块),从而提高业务的竞争力和市场响应速度。
3、服务运营
内部信中看到了谢欣对提升产品竞争力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调整团队结构,能够更好地服务现有客户,拓展新的行业和领域,并通过创新来帮助用户提升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深层原因分析:
但其实在更深层次的解读上,这次裁员也是对于飞书ToB业态从组织、产品、运营三方面未来的一个升级与调整信号:
1)人效问题上
团队规模与产出不匹配,飞书的团队规模相对较大,但在人均产出上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飞书2023年的软件订阅收入超过2亿美元,但当时的员工人数为5000多人。即使按5000人计算,每人每年平均带来的订阅收入约为28万元人民币,而飞书的平均工资成本约为80万元人民币/人。
相比之下,钉钉的人效(人均营收)至少是飞书的3-4倍,因为钉钉的ARR也超过1亿美元,员工人数却只有飞书的1/3。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团队结构过于庞大和复杂,导致决策和执行效率降低。
2)产品问题上
① 产品功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飞书追求All in One的产品策略,虽然在功能上做得很全面,但可能与中小客户的实际需求不匹配,导致用户难以留存,整体功能过于复杂。
② 产品复杂度越来越高,投入接受度存在差距
飞书的产品功能丰富,很多互联网从业者都说飞书是用过最好的工具之一,但随之而来的是产品复杂性持续增加,特别对于非互联网和科技行业的企业来说,上手难度较大,不易于推广和使用。
飞书在产品创新上投入较多,包括AI新趋势能力把握不断在丰富过程中,但市场接受度和转化为实际收入的能力有限,这可能是因为创新功能与客户的现实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3)运营问题上
商业化模式未明,市场获客压力巨大。
飞书在商业化模式上目前还在探索阶段,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关系,需要找到适合自身产品特性和市场需求的盈利模式。而且,飞书还要面临着来自钉钉、企业微信等竞争对手的压力,这些对手在市场占有率、用户基数和产品成熟度上可能具有优势。
所以,在飞书ToB市场的获客、留存到真正付费订阅的转化,需要更有效的客户成功管理策略,帮助客户真正用起来并看到产品的价值,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留存率。
Part 2. 飞书瘦身给ToB运营的两个启示飞书CEO谢欣曾经有一个演讲,题目叫工具赋能组织力。
我们需要进一步,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做事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工具来承载。
企业工具是组织优秀实践的抽象与沉淀。当然这对工具开发提出了巨大挑战,企业别无选择,要么选择外部的契合组织风格的已经被验证过的优秀工具;要么是自己投入大量资源开发工具,但好处是可以根据组织需要及时迭代。
而今天飞书的工具让飞书团队组织变得有点臃肿,但好在飞书也在调整和不断蜕变中,有人说互联网未来不是一个行业,而是会依托产品和市场的工具,但其实互联网一直以来都不是孤立的,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我认为它的分类是服务业。
而在做ToB市场服务业的玩家们,你是否也能感受到飞书团队今日之殇呢?
我指的ToB市场的玩家们,不只是局限在工具型平台企业,还包括人力服务型,比如广告、咨询、企业运营服务商等,甚至只是一个工作室或个人,但凡做着企业服务型生意都属于ToB行业。
飞书在经历的很多做ToB行业的企业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当中,或许这也是ToB企业都不能避免面对的话题,该如何平衡人效、产品和运营的关系,ToB运营该怎么做,先从业务特点和运营逻辑开始:
1、业务特点
先看国内营销咨询的大师级小马宋老师在他的《营销笔记》这一书中是怎么说的:
我现在就是做一家小咨询公司,现在核心的纲领就是不做大,今年明年只要4个人就够了。
很多人做公司就想立刻做大做强,当然我也挺想,但这不符合咨询行业的规律。咨询公司就是需要一个个案例去打磨,一点点迭代经验和认知,点点去培养人才。迅速扩张也没有规模效应,反而导致服务水平迅速下降,对长期发展没有好处,对客户也没有好处。
这就看出,ToB在业务非常注重两个点:
第一,组织人效
集中组织力量服务好单客户并把单客产值LTV提上去,比如Saas平台企业通过服务行业标杆KA企业,获取高额交付订单并收获案例背书,同时持续做好服务,增加KA客户的续费率,提升单客LTV。
这要求对应客户的服务团队人均产值持续提高,从而才能获取超额利润;更多时候一个顾问一个技术团队也不只是单一服务某个客户,更多是1对N的客户,这样整体拉高产值。
那么可能你会问不就应该不断加团队加人去扩大规模吗?这就延伸到下面第二个问题了。
第二,服务半径
如果在客户商机源源不断的情况下是可以这么直接去做,但是当ToB服务量过大,比如小马宋老师做咨询这类非标服务产品,服务企业越多,所需要的营销顾问越多,但是公司组织无法集中力量去做好高质量服务,这反而对整体业务反噬。
所以,非标ToB行业要控制好一个顾问/专家的服务企业,一个公司服务企业的数量,集中力量做好头部KA服务,以精炼团队提升单体产值,控制好服务半径。
就算是做标准工具化服务,就算强如飞书,由于涉及行业和细分需求不断补强,既要做到All in One的高粘合度产品与体验,那服务半径扩张的同时,投入人力自然增加,愈发臃肿就会反噬人效产出。
2、运营逻辑
ToB运营的底层逻辑在于建立双方信任基础下,降低成交成本。
ToB行业与ToC行业的本质区别在于,ToB更注重信任、能力与追求长期合作为目标,而ToC则更侧重于产品体验和感性决策,所以运营逻辑上有几个明显差异:
1)重决策:ToB行业的决策过程通常更为复杂和慎重,因为涉及的产品和服务价格较高,客户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了解和评估。这要求ToB运营者提供详尽的信息和专业的服务来支持客户的决策过程。
2)长期性:ToB行业依赖于长期的客户关系,服务周期可能长达数年。因此,维护老客户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是ToB运营的关键。
3)全时域:不仅仅是产品的销售,还包括后续的服务和支持,如方案提报、系统安装、使用培训、迭代优化和售后服务等。这要求ToB运营者提供持续全时全域的服务和支持。
4)非标化:ToB运营者需要具备深入的专业知识,并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即使是标准产品工具都会遇到非标需求和场景解决要求。
5)强背书:决策容易受案例成果和组织机构等行业背书,所以适当的时机展示产品销量、用户体验和荣誉认证等信息,用于增强客户的信任感。
ToB运营逻辑是通过建立信任、提供专业知识、降低信任成本、提供持续服务和内部高效协同来吸引和维护客户关系,从而实现长期的业务增长。
Part 3. ToB运营该如何重新激活虽然,ToB行业与ToC行业有着明显差异,而且业务关注点和运营逻辑会有差异,但是不能忽略的是,ToB与ToC最终都是围绕人去做经营。
貌似面对的是B,而B的背后决策者是C,B的受众也有可能是C,所以B/C一体,在营销趋势上更是愈发重视,特别在商机获客运营上。
1、激活获客思路
从道的层面,就衍生出两种B端获客思路:
第一种,自上而下,高举高打
能够在高端的场合如行业峰会、发布白皮书、参与业态建设或作为赞助商出现,通过品牌形象和行业影响力方式直接投来客户递过来的橄榄枝,此时,你的目标客户是高度精准的。
但是,这种方式它等同于电商做618和双十一大促一样,不是天天能做或者有足够资源去做,无论从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还是真金白银成本,它一定是重投入。
第二种,自下而上,培育发芽
ToB运营也需要能够深入到日常的、接地气的场景中,从C端场景出发,比如在知乎、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与潜在的个人决策者C互动,通过优质内容吸引、人设职业吸引等等方式。
这些平台是他们寻找解决方案、娱乐放松或学习新技能的地方,不卖而卖从而吸引他们,然后通过私域承接到微信进行话题交流、用户探需、意向筛选,成为可推进的商机线索。
同样优缺点也非常明显,对内容生产能力的要求,精准客户线索的筛选,公私域精细化运营的打磨,都显得很重,所以这类方式更适合以人设为核心的服务型企业,比如注重咨询师实力的咨询服务公司,培训公司,设计公司等。
2、增长获客案例
关于第一种自上而下的B端获客方法,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这里我想重点讲讲第二种自下而上的获客玩法,通过几个案例帮助大家更直观与深刻地去理解。
案例一:零一数科:B/C一体矩阵化的获客经营思维
零一从零一裂变到零一数科,如果一直深耕私域运营的朋友都应该对零一十分熟悉,一家从单一的裂变工具服务商,到私域工具+代运营与咨询服务的解决方案提供方,到现在深耕视频号,提供公私域联动的服务商,一直在进化演变。
零一在整个传播获客与运营中,兼具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运营打法。
在其中传播触点上看到了大量触点都是围绕B/C一体的策略去打造,特别先从行业人群着手。
比如,鉴锋和零一小伙伴、运营深度精选、每日运营案例库,这一块以专业案例和行业信息作为内容抓手,把运营操盘手、运营负责人、运营同行等通过内容来吸引用户,并逐步加强跟账号粘性,从而转化成未来的目标商机。
其次,通过人设IP为纽带,鉴锋+大鹅+鸭头的人设IP通过私域账号+视频号+知识星球等内容工具对运营从业者和企业中高管等社区化运营,形成了一个B/C一体的运营矩阵。
我们浓缩萃取一下以IP人设打造,与C端用户沟通建立信任:
1)IP账号矩阵,从不同维度形成信息增量,打造有认知价值的朋友圈。
2)IP建设框架,从针对垂直ToB人群,从行业角色,高管决策者,中层业务负责人,实战运营操盘手,运营爱好者等覆盖不同IP人设进行体系化建设。
3)IP运营方法,有温度+懂人性+记忆点+做分层。
一个有温度真实的IP,能去掉功利化的ToB营销,强化信任感。
懂人性,就算同是运营人员,由于不同入行年龄段,不同职业生涯阶段,角色不同,他所需要的内容汲取不同,这就要懂用户。
人设IP要有记忆点,再平凡的人也有性格标签,如果没有找到标新立异的一面,那就把真实的自己展示出来。
最后,用户要分层经营,做IP运营是为了最终获取B端线索,从而促成商机,要对用户做分层标签与管理,要找出B端决策者和促成交易。
案例二:233:打C端的牌,做B端的局
233也是一家私域运营的企业服务商,最近我看到他们做了一个事情,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叫《写给品牌私域负责人的思考清单》。
通过聚集私域运营从业者的账号连麦直播,结合私域品牌话题讲述私域运营小册子的撰写初心等内容,对小册子进行推广,吸引下单购买。
其实可以看到,虽然看似在面向C端运营从业者的书稿销售,但实则从小册子的产品人群定位,到推广渠道与潜在的商业意图是十分明显。
以小册子作为钩子产品,通过聚集大量精准人群的媒体平台进行传播,促进用户购买,并通过册子高质量内容打动私域品牌业务负责人,进而获取B端业务负责人认可和商机链接。
看似面向C端人群,但其实是在做用户认知-信任-转化的B端商机线索获客,而小册子只需要一个包邮价,作为这次营销事件中的钩子产品。
那么,这个案例是否能给你在做B端业务时候又多了一个思路,挖掘B端背后决策者大C当前业务痛点,以日常轻学习轻内容的方式帮助大C们,大C获得启发与认可后,转化成商机线索。
小结:不卖而卖,才是ToB营销更高境界
因为日常也会接触一些saas平台方,与他们行一些交流,发现目前很多ToB企业在获客方法上还是比较传统,靠电销、行业大会、转介绍等等,并不是说这些方法已经完全失效,相反对于大平台,这是最直接且精准的获客办法。
但对于小团队小产品来说,如何做到吸引不打扰,不卖而卖,从而提高信任成交,降低获客成本,B/C一体运营就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思路。
通过C端获取B端,扩大线索口子,也有利于筛选高优客户,从而提高整体后端的利润。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