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是双向选择,试用期也是,而且也是双方的磨合期。
大部分求职者当在面试通过,拿到offer后,会根据之前对公司的了解,预判到公司的情况,有时候会高于预期,有时候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
入职第一天,大部分人都是办理入职手续、入职培训、了解工作、认识新同事等,在忙碌中度过一天。
有位网友说自己8点半入职,9点就办理了离职手续。本身邀约面试以及面试时说的岗位都是策划,结果到了公司之后岗位变成了销售,而且薪资和之前也严重不符。
有人说,入职第一天,往往是理想和现实的碰撞。入职之前对公司的想象,上班第一天就会揭开帷幕。
当然,有些公司的情况需要多做了解才能更加清晰,而有些展现可以一目了然,就比如岗位不符、薪资不符等这些情况。
2/预期就业机会不佳 及时止损年前,朋友面试一家新的公司,上班第一天,领导跟他说下班时间要由原来的6点改为7点,而且需要更换工作位置,需要到卖场。
他本身是HR经理,根本不需要去卖场,领导说是为了招聘面试,后来他觉得这样的公司不靠谱,第二天直接离职了。
他说也是自己大意了,本身这家公司规模不大,他提出了涨薪3K的要求,对方说试用后再说。薪资不明确,本身就是不靠谱因素,在决定是否去往公司入职之前就应该客观分析后再决定的。
入职第一天虽然只能看到局部的情况,但是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理念都是息息相关的。
岗位不符、薪资不符、上班时间和之前谈妥的有出入等,这些其实都是比较明显的问题,企业既然有这样的操作,后续也会有类似的其他操作,比如朝令夕改、年终奖不按时发放等。
当一开始入职发现存在和预期有差距时,就要及时止损,时间久了不仅仅是浪费时间,会投入更多沉没成本。
3/未来雇主尽职调查 摸清匹配度有的求职者在入职第一天发现公司与自己不契合,但是有的维度需要在公司待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如果能够在入职之前更多地了解公司,那么可以减少因为不匹配造成的时间成本和选择误差。
不管是由于什么原因离开上一家职场,在进入下一家公司的时候,要尽可能详细地了解新公司,对新公司做好尽职调查。
第一,通过面试过程了解公司的新员工管理情况。
优质公司的新员工管理从邀约和面试就开始了,面试流程完善正规、过程体验好的公司,一般都不会差。
比如,面试官或者HR是否专业,进入公司面试时接待人员是否有礼貌等。如果面试官很傲慢无礼,目中无人,那么公司也不会是有温度偏人性化的公司。
还有面试时间是否准确,有的公司面试时间一拖再拖,到场面试还要等面试官忙完或者开完会,一等就是几个小时,这种公司一般也不会太正规。
如果面试体验很好,面试官也比较专业,那么大概率公司管理也比较规范,详细的情况也可以通过面试提问进行了解。
第二,通过职场平台中在职员工和离职员工了解企业口碑和文化。
除了面试的现场了解以外,也可以通过一些职场社交平台了解企业的情况,比如智联招聘APP中的各类企业榜等。
还可以通过职场平台中的在职员工和离职员工了解企业的情况以及口碑。有些企业虽然规模很大,但是企业文化是比较严肃的,那么喜欢温情文化的话,就要慎重考虑。
所以,要通过多维度地了解,来判断企业和自己的匹配度。
第三,了解市场客观情况,对比上班时间和薪资市场,不要陷入夸大陷阱。
我朋友的案例就是没有对比市场情况,觉得此次跳槽涨薪的幅度较大,还觉得很满意,但是本身就是不确定性因素,即使对方答应了,也要慎重考虑。
在多份offer中,我们肯定倾向选择高薪的,但是也要考虑市场情况,如果是有夸张成分,后期大概率无法实现。
高薪吸引必然有其考量,很可能是短暂性的项目,试用期结束或者项目完成合作就会终止。
在求职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和自己的预期不契合的企业,那么及时止损是明智的选择。
我们在选择企业时,也要擦亮眼睛,多维度对比,对雇主进行详细的尽职调查。
在职场,既要有及时止损的智慧,更要有求职避坑的火眼金睛!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