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2023年12月,常年在汽车零部件领域排名第一的德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巨头博世集团发布了一则裁员公告,计划在2025年前在费尔巴哈和施维贝丁根的两座工厂裁员1500人。该举措是为了适应汽车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技术。
博世集团的裁员公告引起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另一家德国零部件巨头大陆集团宣布削减汽车部门部分工作岗位的消息之后。这些裁员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车市以及汽车供应链的剧烈变革所导致的市场需求变化。
自2020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发展,同时在电动化的基础上,近一两年间,国内车市迅速走向了智能化的下半场竞赛。在这种趋势之下,中国供应商开始抢夺原本属于传统海外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加速了对传统供应链的冲击。同时,智能电动车市场的兴起也使得汽车的核心技术由传统的发动机、变速箱转向了软件、智能驾驶等领域。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汽车制造商逐步剥离了零部件的制造环节,将部分工作转移至零部件供应商。诸如博世、大陆等头部供应商,更是掌握了部分汽车的核心技术,车企需依赖供应商的能力,才能够最终完成整车的设计。然而,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深入,汽车的核心技术由传统的发动机、变速箱转向了软件、智能驾驶等领域,使得整车厂开始更加重视核心技术的自研和可控。
博世集团预测,汽车工业的转型将在中期对整个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向电动化转型需要高额的前期支出,同时伴随着劳动力需求的下降。全球经济疲软、能源和原材料等成本增加导致的持续通胀以及汇率的负面影响也加剧了这一情况。
——中国汽车零部件国产替代趋势
目前,中国汽车零配件行业正处于转型阶段。各企业普遍将主要战略聚焦在国产化核心零部件上,不断增加对汽车电子系统、汽车半导体芯片和发动机组的研发投入,并持续加大对核心零配件制造厂商的投资。虽然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汽车零配件市场仍将依赖欧美、日本等国家或地区的供给,但随着国内汽车零配件行业产品研发和技术突破水平的提升,国产汽车零配件的进口替代趋势将变得更加明显。
——中国汽车零部件规模预测
受益于国内外整车行业发展和消费市场扩大,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未来几年,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快速增长期将逐渐结束,转向稳健发展。随着技术创新,我国国内零部件配套体系逐步与世界接轨,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据预测,到2028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4.8万亿元。
目前,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一遇的变革,中国汽车业也正处于这场变革中,迎来了大规模的转型和发展机遇。在这个时代变革中,零部件产业依然扮演着重要的基础角色。随着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迅猛发展,整个供应链体系正在经历重塑,零部件体系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突出。
《中国汽车报》社总编辑桂俊松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建立起了全球一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体系,产业规模庞大,覆盖领域齐全。据数据统计,我国零部件企业数量超过10万家,规模较大的企业有13285家,产品门类涵盖了动力系统、车身系统、汽车电子、底盘、新能源等汽车零部件全供应链,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根据麦肯锡的预测,汽车行业将从过去主要依赖硬件驱动产品向硬件加软件同步驱动转变。预计到2030年,软件驱动车辆的内容将占据30%,软件体系的差异化将成为汽车价值差异化的关键。
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