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开始今天的分享,先看一个你很熟悉的公式:
当然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无法用这么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计算,但这个公式告诉了我们一个方向,那就是:
保持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从思想上、从行为上,一天天抬高我们的最低要求线,持之以恒,在量变的积累下,就会发生质变。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每天进步一点点?
这里面有一个基本逻辑 :要想进步,就意味着你要做比昨天更难的事情。
比如,今天7点起床,明天能不能6点50起床,后天能不能6点半起床……今天跑了2公里,明天能不能跑2.5公里……今天看了一页书,明天能不能看5页,后天能不能看10页……
这个过程中,事情的难度是逐渐提升的,这有可能带来的一个问题:拖延。
拖延的原因无非3点:
第一,陌生。心态上,未知让我们焦虑、让我们恐惧;操作上,不熟悉,所以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第二,困难。任务难度超出你的舒适区,害怕无法达到要求。畏难+完美主义,大脑极力想避免。
第三,模糊。模糊性会导致决策和行动的双重瘫痪我们不知道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每一步做什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下同,感谢作者)
拖延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损害,不是某件事情完不成,而是长此以往,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让我们成为一个拖延症患者。
一旦成为了拖延症患者,即使面对一件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也会无止境的拖延,因为这已经成为了大脑的默认模式。
因此,如果你发现自己有拖延的问题,一定要防微杜渐。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克服拖延症的实用方法——123法则,帮助你摆脱拖延-计划-再拖延-再计划-再再拖延的内耗恶性循环。
1:只有1件事
2:视觉预热2分钟
3:将事情分成3部分,快速启动。
1、只有1件事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拖延,是因为我们的大脑里的念头太多了。
刚准备打开电脑开始一天的工作,在电脑开机的间隙,禁不住手痒,打开某音或某红书,一刷,半小时过去了,心里的焦虑感和愧疚感又滋生了一些。
克服拖延症的第一步,就是告诉自己:一次只有1件事,其他的事情靠边站,这件事做好了再下一件事。
很多人会说,这很难啊,我就是控制不了自己。两个建议:
第一,动手。你可以把你所有该完成、想完成的目标,都写在纸上。不要归类,写到哪算哪,让思维保有最大的自由度。然后进行删减,直到仅剩1个目标。
第二,练脑。坚持冥想练习,通过冥想,我们可以训练大脑专注于当下,排除杂念。即使是短短的几分钟正念练习,也能帮助你清晰地认识到哪些是真正紧急和重要的任务。
2、视觉预热2分钟所谓视觉预热,就是在大脑里构建具体的画面,预想执行任务的具体过程和成功结果。
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心理预演或心理模拟,它是一种通过在心中构建具体画面来模拟即将进行的任务的方法。
研究表明,心理模拟可以提高个体在实际任务中的表现。
例如,运动员在比赛前通过心理预演来提高自己的表现。这种技巧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如公共演讲、考试准备等。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心理预演中,不仅要关注行为,还要注意你的情绪。想象自己在成功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和满足感,这可以帮助增强你的动机和自信。
当你开始实际执行任务时,尝试将心理预演中的策略和感受应用到现实中。你会发现,由于已经在心里模拟过这个过程,你在实际操作中会更加自信和高效。
这里也有几个常见的实操案例,供你参考。
我以公开演讲为例,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操作步骤说明:
熟悉内容:确保你对演讲的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和充分的准备。知道你要说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说,是心理预演成功的关键。
选择安静环境: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心理预演,减少外界干扰,帮助你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详细构建场景:在脑海中构建演讲的完整场景。想象演讲的地点,包括观众、讲台、麦克风、灯光等。越详细越好,这有助于你在实际情况中更快适应环境。
模拟演讲过程:从你走上讲台开始,逐步模拟整个演讲过程。想象自己自信地站立,清晰地发声,流畅地进行演讲。包括你在演讲中的肢体语言,如手势、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
处理可能的问题:想象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技术故障、观众提问或突发情况,并预想自己如何冷静应对。这可以帮助你在实际情况中更加从容。
感受成功的情绪:在心理预演中,感受成功演讲后的喜悦和满足感。想象观众对你的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这可以增强你的自信心。
反复练习:进行多次心理预演,每次都尝试改进和优化你的表现。你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以适应不同的心理状态。
正面肯定:在心理预演的最后,给自己一些正面的肯定和鼓励。告诉自己你已经准备好了,你能够成功完成这次演讲。
3、将事情分成3部分,快速启动第1部分:树干,也就是事情的终极目标,越具体越好。
第2部分:树枝,里程碑或关键成果,是阶段性的目标;
第3部分:树叶,具体的动作或步骤。
这里面又有几个不同的策略:
一般人会认为,要克服拖延,从树叶做起,也就是先迈出一小步。错到没错,问题是,当你不清楚一件事情的意义时,或者你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持续得不到反馈时,你做着做着就没声了。
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你要回到更高的维度,在树枝、甚至树干的维度去思考这件事情,找到事情本身的意义。
我举个自己的例子。
我曾经最不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是洗碗,每次吃完饭,一想到还有那么多碗筷要洗,心里就烦躁,于是便一直拖着,直到媳妇要烧下一餐饭时,我才不得不动手去洗。
后来做着做着,我觉察到自己的心态发生了改变:能洗碗,代表着自己能和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代表能给这个家庭做更多的奉献。表面上是洗碗,实际上,是在积攒家庭的幸福指数啊。这么一想,剩下就两字:盘它。
但这还不是最终极的。
再往后,有一天,我突然就开窍了。洗碗就是洗碗,没有好坏、没有喜恶。
从那开始,我练习让自己专注于事情本身,减少分别心,对一件事情少一点美丑善恶、喜好厌恶等的主观评判。事情就是事情,没有好坏、没有高下,我只需要专注在这件事情上即可。
当我们不再对手头的事情做评判,砍柴时砍柴、挑水时挑水,你才有可能真正的专注在事情本身上,而不是将事情变成自己喜好善恶的投射。
希望你能从此文以及我的经历中,汲取到为你所用的智慧。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