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侃见财经
雷军为年轻人造了一辆保时捷。
但保时捷在国内,也卖不动了。
3月19日,小米集团发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财报以及全年财报。
不出意外,这份财报比较的靓丽。
根据财报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小米集团营收为人民币732亿元,同比增长10.9%;经调整净利润为人民币49亿元,同比增长236.1%。
从全年来看,2023年小米集团实现营收人民币2710亿元,同比减少3.2%;经调整净利润为193亿元,同比增长126.3%。
从季度来看,小米营收开始止跌回升;从年度来看,小米集团营收继续下滑。对于小米而言,虽然净利润大幅提高,但处境仍不乐观。
拉长时间线来看,小米集团营收下滑非常明显,其2021年营收为3283.09亿,两年时间营收下滑573亿。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小米手机业务收入为1575亿元,对比2022年的1672亿元,同比减少了5.8%。
从整体营收占比来看,手机依旧是小米集团的核心,但手机业务的萎缩,已明显地影响到了集团业绩的增长。
早在三年前,雷军曾在发布会上坚定的说道:我们决定正式在产品和体验上旗帜鲜明地对标苹果,向苹果学习,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一步步超越苹果。不仅如此,他还定下了手机销量三年成为全球第一的目标。
三年时间转瞬即逝,按照目前小米手机的销量,其成为全球第一可能性已微乎其微。也就是说,雷军定下的目标,基本已成泡影。
但当下,更为棘手难题并不来自手机板块,按照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状况,留给雷军以及小米汽车的时间,并不算多。
一场高端化的困局化腐朽为神奇,是雷军的拿手绝活。
营销上的成功,让雷军屡战屡胜,包括此次SU7的价格,也是吊足了大众胃口。
雷军曾说过,手机公司一旦下滑就是一条不归路。
为此,他曾解释过,整个手机工业高度依赖于全球供应链和全球产业链,一旦走下坡路,墙倒众人推,所有的资源和紧缺的东西都没了。
2016年,小米集团站在了悬崖的边上,因为小米手机销量同比下滑36%。
面对危局,雷军的反应非常迅速,不仅火速更换了供应链负责人,还四次前往三星总部,为此前供应链团队的傲慢致歉。
行业的上升周期,很快让小米化险为夷,同时,也将小米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于是在2018年,小米集团成功上市。
但上市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新的开始。上市当天,破发的股价让雷军丢尽了面子,为了躲避媒体的采访,他甚至躲进了港交所的杂物间。
深谙人心的复杂,雷军为了不让一众投资人失望,当众立下了一个目标,让在上市首日买入小米公司股票的投资人赚一倍!
这个目标,终于在2021年港股的牛市中,得以实现。
雷军又一次,在运气的加持下,维持了自己的人设。但是雷军以及小米的管理层很早就意识到了手机市场天花板的困局,因此雷军也在上市之后,战略上逐渐放弃了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的承诺。
冲击高端化,是一场不得不打的硬仗。
2020年,小米发布了小米10,借此打响了冲击高端化的战役。不得不说,当时雷军这一决定十分明智,小米10 的大获成功也让小米集团成功的突围到了高端化的新战场。
但由于行业发展了十几年,天花板已经十分明显,因此小米集团想要赢得下一阶段的入场劵,就必须寻找手机以外新的增长点。当时特斯拉在全球取得的巨大成功,因此新能源汽车行业很快就成了最强风口,且各界也寄予了厚望。
造车不仅吸引了苹果,还吸引了董明珠、许家印、贾跃亭等一众跨界者。
2021年,经过一番调研之后,雷军也按捺不住,加入了战场。为此,他还宣称压上了人生全部的声誉,来开展他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小米汽车。
对于造车复杂,雷军甚至硬气直言,我们有钱,有研发团队,有全球智能生态,我们亏得起。
造车并不是最好的解药
风口过后,摔死的都是猪。
今年2月中旬,苹果放弃了造车计划,一项酝酿了近十年的电动车项目戛然而止,也证明了造车的风口已过。
对此,雷军发文表示,非常震惊。
随后他继续发文称,苹果退出造车后,苹果用户选购智能电动车,小米SU7 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小米而言,苹果的放弃,不意味着竞争对手变少,反而证明了造车这条路并不是手机厂商的最优解。
当各家汽车厂商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之后,小米汽车仍未推向市场。但从小米汽车的定位来看,他们的意向客户主要可能就是经常使用小米产品,且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年轻群体。因此,定价方面则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关于小米SU7,在财报电话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关于定价,我想说确实会有点贵,但大家看了28号正式的发布会后,大家一定会认可,会发现小米的定价还是物超所值。
他还透露,小米内部希望在纯电豪华轿车里面做到行业的前三名。
侃见财经认为,希望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此前雷军发布微博称,小米SU7即将发布,预约到店的人,一天之内增加了10万多人。
侃见财经认为,流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销量的增加。汽车并不同于手机,价格贵,复购率低是绕不开的问题。且随着国内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提升,30万以上的市场也逐步开始趋于饱和,因此小米汽车的开局,难度系数并不低。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此前曾说过:新能源汽车变革是一场技术革命,有核心技术企业才能活下来,如果只是简单拼装,活下来概率很小。行业机遇窗口期只有3到5年,车型、技术路线选择很重要。
因此,小米汽车未来将要面临的难题,并不会太少。
根据小米集团财报显示,2023年小米集团研发支出达到191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也包括对汽车业务的投入。自披露汽车业务投入以来,该业务的公开投入数字已达98亿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小米集团研发人员数达到17800人,占到了员工总数的53%。
雷军和小米,已无退路。
当然,能够让雷军稍微心安的就是小米集团雄厚的现金储备。根据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其现金储备为人民币1363亿元,创历史新高。
雷军曾说过: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一时一刻的成败得失,都不那么重要。所有的人生难题,你都将在成长中找到答案。人因梦想而伟大,又因坚持梦想而成长。
侃见财经认为,当曾经风光无限的保时捷都开始遭遇滑铁卢的时候,小米汽车的答案,也必然很快会揭晓。不管雷军对小米寄予何种厚望,但造车都已不是当下的最优解了。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