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情报网

写在品牌词被竞品截流的第三天.……

蓝海情报网 976

写在品牌词被竞品截流的第三天.……

来源:ToB营销学堂

三天前,发现自己的产品品牌词被截流了,还不止是被一家截流。(截流画面,惨不忍睹,就不放了)

乍看有点气,后来竟然由气转喜,怎么说,也算是被很多SaaS前辈认可了。

顺手查了下,很多企业似乎都会做竞品词截流的动作 ,已经成为了SEM竞价的操作习惯了。

但基于这事儿,我还是考虑给点自己的想法。(仅是自身经验,可参考,可无视)

有没有必要做?

做竞品截流,无外乎几个想法

1、直接获取精准流量

2、节省外部宣传培育成本

3、刷更多曝光流量

但真能带来价值吗?基于我一些跑账户的行业经验,其实可以多去统计下,竞品词带量的留资和成交,真没想象中那么高。

另外你还得担上几个风险:

品牌折损风险

ToB的客群数量是比较少的,圈子就那么大,用户认知和用户决策又很特殊。而C端竞价玩这种模式,因为目标用户多、决策相对随性。

B2B产品其实也就那么多,客户在搜索前还通过各种方式去查询品牌,且而且因为选型周期较长,决策人可能会在选型中搜索很多品牌关键词去了解产品,最终的成交大概率会落到某个品牌。竞品关键词截流毫无意义,只会给潜在客户增加信息成本。

B2B你来我往混圈子,企业的专业形象很关键,客户看重的是供应商的专业能力、行业经验和解决方案的可靠性,无论是广告还是营销内容,你都得传递出专业可靠的信号才对。竞品截流,为了吸引眼球的做法多少是不利于企业形象的,与其通过竞品截流等短期策略获得流量,不如专注于长期的品牌建设和客户关系管理。

一定的法律风险

划重点,抢竞品词这种事,其实也算侵权违法。在某些情况下,SEM过度依赖竞品截流不仅可能损害公司的品牌形象,当竞品已经对核心品牌词及其同义转换关键词申请了商标知识产权保护时,还可能引发法律纠纷。此外,当竞争手段涉及误导消费者,进行不正当竞争时,踩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红线,是可能面临来自监管机构的处罚的。

当然还有成本风险

一方面,要是我也加入竞品词抢夺战,相互抢词,一起卷价格,到头来一亏俱亏,也带来不少成效,白花了冤枉钱:另外呢,用户搜索品牌词,大多带着决策目的,比较认可此品牌,点击进去发现不是他认可的品牌 ,反而不会产生很好的转化或者他干脆就退出去了。

所以写这篇内容的时候,其实也还是在考虑身为B2B企业服务商的一员,当你遇到竞品截流的时候,应该怎么良性应对。

弯道超车

1、优化SEM方向(特别对于新品牌小企业来说)

如果在品牌知名度还不够大时,预算也有限,没必要跟大企业卷品牌词竞价,品牌词排名在B2B的搜索不是决定因素,可以在需求词、行业词和SEO上下功夫,而对品牌词竞争和SEM高投入计划就可以先放一放。

1)长尾关键词和行业专业词

虽然长尾关键词搜索量较低,但竞争程度较小,且更能精准匹配用户的搜索意图,也可以避免竞争,以较低成本的方式获客。以CRM营销系统"为例,我们都知道这个词很卷对吧,有时候换成CRM系统xx解决方案也许会更好,不信你试试。

2)多多配合SEO

品牌词被抢,你还是可以在官网里多多添加品牌词多多下功夫,增加自己官网的权重,保证不至于完全被竞争对手竞价压下去(还有很多SEO方法,今天先不做讨论)。

与其卷品牌词,不如把SEM做的更精细,稳扎稳打做好SEM和SEO。

获取忠诚客户流量

获客的方式有很多,不一定在在竞价上,B2B企业投入资源制作高质量的内容,如白皮书、行业报告、成功案例等,做好内容沉淀、分发营销,以此来提升品牌的认知度和权威性,客户自然而然就会认可品牌,客户主动搜索你关键词,直奔主题只想进入你的官网。

内容营销其实也是一个B2B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养成过程,最后也体现在你的官网权重上。

更专注于SEM中后链路

B端决策链比较长,不会在线即成交,就算截到搜索流量也并不会立马形成流量闭环,时刻记得漏斗意识,搜索流量只是成交转化的一个小开始而已,不如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中后端链路的运营,这也是一个SEM获客转化闭环的一个可持续性方式。

1、着陆页&官网的建设

1)差异化设计

针对不同客户画像设计不同着陆页:根据不同的客户画像和他们的具体需求,设计多个着陆页,确保每个页面都能针对性地解决访问者的疑问,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或价值提案。

2)提供交互价值

想要引导潜在客户留资,得提供有价值的互动,互动越有价值,对方越好以留资。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