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刘润之后,知识博主李一舟也翻车了。
有网友笑评,当今时代有两大AI教父,国外有OpenAI创始人奥特曼引领AI领域潮流,而国内有网红李一舟引领AI领域培训潮流。
Sora爆火之际,李一舟的AI课程也卖爆了。据飞瓜数据显示,李一舟售卖的AI课《每个人的人工智能课》一年内卖出约25万套,销售额约5000万。更有一张流传网络的截图显示,李一舟三年内靠卖课收入过亿。
真正埋头做AI的人还没赚到钱,李一舟却凭一张嘴和几无成本的AI课程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站得越高,摔得越惨,这位中国的AI教父的人工智能课已经被下架处理,李一舟也成为全网群嘲的对象。
知识付费沦为赚快钱新工具?根据查阅资料,笔者发现李一舟有过三次创业经历,创业项目包括魔镜APP、微蜜APP和12sleep匙悟科技,其中,12sleep匙悟科技还进入过小米生态链。
但这些都没有让李一舟赚到大钱。终于在2021年的某天,李一舟想明白了,与其研究怎么赚钱,不如研究怎么叫人赚钱,这样钱来得更快。
2021年开始,李一舟抓住抖音流量风口,玩起了知识付费。李一舟从业生涯中,一次次利用大众的焦虑心理和行业信息差,赚得盆满钵满。说得难听点,就是割韭菜赚钱。
李一舟永远是什么火就卖什么,最开始李一舟的课程大多偏理财类,打出的广告是穷人怎么逆袭普通人怎么变有钱35岁创业该怎么打破信息差等等,后来ChatGPT爆火之后,李一舟就上线了AI课程,并不断强调普通人不会用AI就会被社会淘汰AI是普通人发财致富最后的机会。
Sora大火之际,李一舟更是瞅准时机,迅速推出自己的课程,再次赚了个盆满钵满。
李一舟非常喜欢强调个人title,他的抖音简介为清华大学博士、三家科技公司创始人、融资数千万、职业经理人、擅长解决AI人工智能的李一舟。而不少人都被这些光环迷惑,才心甘情愿买他的课。
有意思的是,李一舟是清华大学博士不假,但他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博士,其专业为工业设计和设计创新方法,与人工智能毫无关系,而且他本科、硕士就读于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他其实是一个美术生,让一个美术生来教你AI,可见离谱程度。
但现如今,韭菜的钱也不是割不完的,因为韭菜也会反抗。
据多位购买过李一舟AI课的网友表示,李一舟最近的直播内容均为录播视频,而且私自上架独立开发者开源模型并商用,课程质量低劣,视频课和资料课很多都是网络上公开的信息,没有多大价值,买课之后服务不好,甚至有工作人员扬言解散课程群.
二是触犯众怒,真正搞AI的人都没赚到钱,他一知半解割韭菜卖课卖了5000万,人性的嫉妒也是埋藏于肺腑的,所以李一舟黑料一出,就被一些人群起而攻之,最终李一舟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塌房了。
三是非法运营和盗用模型,这也是被封号的直接原因。非法运营主要指的是一舟智能(李一舟AI课程包使用的大模型网站)并没有备案信息,也就是说,李一舟运营的AI大模型网站涉嫌非法运营。
盗用模型指的是一舟智能涉嫌盗用禁止商业化的AI绘图模型,而且在大量售卖使用的情况下,未让创作者知情。而这一点很可能让李一舟吃上官司。
一舟智能官网
自古有句老话叫德不配位,必有余殃。,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不然从高处摔下来更痛。
伪知识博主太多,防不胜防热度是把双刃剑,李一舟的火烧得太猛,也加速了他结局的覆灭。
可一个李一舟倒下来,还有千千万万个李一舟。
事实上,自新媒体兴起以来,付费课程一直是来快钱的最佳途径。从早年的理财课、母婴课,到今年的元宇宙、ChatGPT,以及当下的Sora,通过卖课套路收割大众的博主比比皆是。
热点在变,但卖课套路万年不变,基本遵循追热点——立人设——制造焦虑——付费投流——上线课程这一路径,实际上如今很多的知识付费,都是伪知识付费而已。
笔者总结了一下,目前市面上比较水的知识付费有两类,一类是一些前沿领域的培训需求,一类是教人赚钱的课程培训,这两类是伪知识付费的重灾区。
就拿李一舟199元的AI课程来说,总共有三十九节课,但内容基本是东拼西凑而来,没啥含金量,不值这个钱。比如,什么是算力和token、人工智能的10种用法、什么是人工智能与AI2.0等。有学员反映,课程里面甚至有硬广……
可以说,一些前沿领域如AI的确存在很大的培训需求,专业的课程内容也的确值得付费,但问题是充斥在各大平台里所谓课程,基本是东拼西凑而来,消费者花点时间也能整理来,这种课程的含金量就很低。
再比如,打着教人赚钱的课程也被很多消费者投诉水,原因是这类课程纯粹是利用消费者的焦虑心理,过度夸大宣传,过度包装,告诉别人学了就能赚钱,这不能称之为知识付费,这完全就是在利用人性的恶去做生意。
曾经抖音百万粉丝博主透透糖一个月靠卖课变现1000W,她就是利用普通人想赚钱这一心理,上线短视频带货课,前期大量投广告,用一元课引流上体验课,然后转几千块钱的高阶课程。
透透糖
她的课程并不便宜,短视频带货课程标价为9980元,在直播间下单优惠后要5980元,但根据学员反映,透透糖的短视频课程,与预期实在相差太远,目前透透糖已经被封号。
同类型的博主大蓝,他们通过分析别人账号成功的案例,传递着有手就能做一部手机就能月入过万等观念,仿佛普通人做抖音,赚钱很容易,他们就是新一代成功学大师。
现在市面上还充斥着不少小红书训练营、AI写作训练营、小红书开网店教程等等,都是打着赚钱的名号吸引普通人,用来割韭菜的。
由是观之,当下盛行的知识付费,其实更像一场内容付费,或者说意见付费。知识具有普遍性、可验证性与真理性,它不一定能用来赚钱的,它其实是用来避免人类犯错,增长智慧的,而且真的知识付费是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学的,要考试,要实践,如果有人告诉你花了钱就马上获取,那么这就是一个伪知识付费。
什么是优质的知识付费?当然,在信息时代的社会成员,大都患有知识焦虑症——一种在几何式增长的知识面前深感无知,迫切想要学习的焦虑感。
壁垒分明的传统分科式教育只呈现了所属专业领域内的知识,对专业外、学科外的未知世界探索不够,所以初出象牙塔的知识青年,不得不继续求助于知识产品或教育机构提升自己。
另外,社会整体生产力的提升,也使多数社会成员的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人们的求知欲,进取心不断旺盛,对多数网民,尤其是90后网民而言,他们开始将更多的钱用在娱乐消遣、自我提升等领域。
其他层面来看,文化资本也成为一种新的社交货币,是高端社交网络的通行证。
在此背景下,对高质量、确定性内容的渴求,便逐渐成为多数社会成员的普遍性心理。可是如今知识付费行业却乱象丛生。
打开黑猫投诉网站,有关知识付费的投诉有1479条,可见人们对知识付费并不满意,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其一,课程内容无标准,很多课程平台无法审核,而用户只有体验过后才知道好坏,这就导致产品反馈的一个滞后性。就比如李一舟的AI课,明明盗用模型,却没有被审核出来,还是被学员举报才被平台当回事。
其二,售后无法保障。 为规避商品七天不退政策或注明更改不退,不少知识付费平台以 本栏目为虚拟服务内容 将内容付费产品定义为 服务,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如果消费者觉得课程内容不好或者服务不好要退款那就是投诉无门。而且现在很多知识付费都是靠百度云等网络存储设备进行交易和传播,使得盗版泛滥,也严重侵害了原作者的利益。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知识才真正值得我们付费去学习呢?消费者该如何分辨到底什么是合格的知识付费产品呢?笔者这里给到三点建议。
第一,优质的知识付费产品的核心教程都是要原创的,它的主体不能是公开免费知识的搬运,它对学习者来说一定要有大量的增量信息。
在内容上它应该是成系统的,由浅入深,有完整的理论框架,具有内容上的稀缺性,而不是像很多网上的付费课程那样鼓吹一些捷径,或者是脱离了理论框架,飘忽不定、不易把握的零散观点。
第二,优质的知识付费产品应该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在学完之后,应该布置作业,鼓励你边学边练,让你有时间反复沉淀思考。而不是一股脑地告诉,你有手就能学,学完立马就会。
第三,优质的知识付费产品应该是应该经过部分行业专家的验证和认可,并受到学员的好评。
比如一个没有写过程序的工程师不可能教会你学程序,同理,一个不做AI的人给你只会把你带偏,你不仅学不到有用的知识,甚至可能被带偏。
一个优质的知识付费产品需要有很多条件:独特的内容视角、优秀的主讲人、高效的产品体验、足够好的运营陪伴……口碑和复购永远是检验知识产品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如果有一个人说你的课不好,那可能是个体偏差,但如果大多数人都说你的课不够好,那肯定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也可以成为你一个购买知识付费产品的依据之一,同时,如果能咨询业内人士的意见,综合评价一下会更加全面客观一点。
另外,从自身感受出发,如果学起来很轻松,没有挑战你原来的不足,你觉得自己一直呆在舒适区,那么大概率你可能只是为内容付费了,而非对你有用的知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边学边思考,边学边实践,虽然艰苦但你依然觉得充实而有成就感,那大概率你是走在正路上了。
参考资料
1、《中国AI先行者:李一舟》锌财经
2、《胡泳:知识付费还是内容付费?网络时代的内容、体验与注意力》全媒派
3、《李一舟AI课全网下架》界面新闻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