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情报网

情绪营销成功法则 助你打造有感觉的品牌爆款

蓝海情报网 981

情绪营销成功法则 助你打造有感觉的品牌爆款

最近群里大家热议到底什么是有感觉的产品,要讲清什么是有感觉的产品,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最近买的某件东西,为什么让你觉得非买不可?因为外观太好看?因为功能恰好解决了你的问题?因为用了它感到自己很棒?

有感觉的产品,可能不是最便宜的,也可能不是市面上功能最全的,但一定让你心甘情愿为它掏钱,并且二次复购甚至主动推荐给身边人。

作为一名营销从业者,我服务过的大品牌也好,小品牌也好,总结起来,有感觉的产品离不开三个关键词:情绪共鸣、场景代入和价值传递。做产品不是卖功能,而是卖一份体验、一种情绪,一段记忆。

我以服务过的一些案例去深入拆解有感觉的产品如何诞生。每一点都有血有肉,绝不是纸上谈兵。

情绪共鸣——打动用户的核心

1. 找到用户的情绪触点  

有句话说,情绪比逻辑有用百倍,这在产品营销中尤为真实。买家不是在买产品,而是在买自己内心某个情绪的满足感。

大概两年前,我服务了一家国产护肤品牌,目标用户明确锁定新中产女性,注重仪式感和情绪满足。当时我们推出了一款主打舒缓压力的面膜,光说补水保湿已经没用,谁都在说这个。

我们通过深入调研,发现目标人群工作压力大,下班后特别注重自己的一小时。这段时间并不多,但非常宝贵。我们将产品卖点直接打造成属于你的冥想时刻,把包装设计成类似手账风的手绘风格,配一句文案:每一片面膜,都是给自己的小奖励。果然,这款面膜成了他们店里销量冠军。

消费者的情感是丰富的,可能是怀旧,可能是自豪感,可能是归属感,抓住一个点,击中他们的内心,事情就成了一大半。

2. 情绪营销时代,怎么做?

讲个身边的真实例子。有一天,一个朋友发了条动态:一只造型简直可爱的压力球,一捏就能发出萌呼哧声,整个设计很解压。我问他:这块硅胶球有什么科技含量?朋友直接说:不需要科技,我买它就是为了解压要开心!你看,这就是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产品的作用,往往不在功能本身,而在于给用户的情绪疗愈。

一个成功打入情绪市场的品牌,必须认真回答几个问题:  

我的目标人群面临什么焦虑、情绪或情感需求?  

怎样用产品,让他们觉得被理解、被满足?  

3.从霸王茶姬看场景情绪双击中

说到茶饮,有感觉的产品绝不是一个好喝的饮料而已,而是贩卖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国产茶饮品牌霸王茶姬正是靠场景+情绪的双重触达,火出了圈。

霸王茶姬的定位很精准,新中式茶饮。在产品上,他们深挖东方茶文化,用龙眼红茶桂花乌龙等这些极具古典符号感的名字强化了用户民族自豪感。同时,每款茶品都为消费者构建了一个具体的使用场景。比如,桂花乌龙强调舒缓心情恬静,搭配文案生活何处不一杯清雅。再配上它的古风插画杯套和独特的视觉设计,不知不觉就让用户写字楼内陷入了一种文化氛围——喝霸王茶姬,喝的是茶,更是喝自己的优雅。

在小红书和抖音上,有很多用户自发分享喝霸王茶姬的日常,不少人是摆拍办公桌上的奶茶茶杯,因为这个杯子让他们的生活有文化感,甚至可以和日韩主流茶饮店比肩。这就是品牌对场景设计的成功。

霸王茶姬不只是卖饮料,而是让你觉得喝它代表了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方式。

4. 怀旧情绪如何在当下植入产品?

这几年小红书、抖音上怀旧风盛行。一些网红零食品牌,比如大白兔奶糖冰激淋、旺仔可乐气泡水,为什么火?它们本身没做什么本质上的产品技术创新,而是进行了情绪上的创新。

通过重新包装旧时零食,将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童年记忆调动起来,那些长大的孩子对大白兔有回忆滤镜,转售出的可不只是一份食品,而是那段青葱岁月的甜味。

当品牌敢于做出杀手级的情绪创意时,消费不仅是一场购买行为,更是一场心灵触动。

场景代入——让用户看到自己

1. 谁买谁用,场景要清晰  

一个产品,为什么有人一眼心动?原因之一,是在产品中看到自己。场景代入感越强,决策越简单。

我曾经服务的一家厨房家电客户,之前的营销策略一直在讲技术优势。但我们发现,消费者根本不在意什么黑科技,他们更在意它是怎么帮我解决家庭时间管理的问题。

后来,我们改了策略,不再狂吹参数,而是在短视频和宣传图片中,直接构建一个年轻人下班后懒得做饭的场景:晚饭时间,三分钟搞定无油炸鸡翅,又或者周末,和爱人一起烤两块蜜汁牛排。结果销量比预期提高了近两倍。

2. 用户买的是生活而非产品  

你在卖产品的时候,也在暗示一种生活方式。苹果卖iPhone,实际在传递科技改变生活;星巴克卖咖啡,本质在贩卖从办公室脱离片刻的感觉。

场景设计越具象越好。比如,用做菜机不是炫技,而是边追剧边吃。买拉杆箱不是搬行李,而是随时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程。让消费者脑子里开始有画面,他们才会真的行动起来。

空气炸锅的爆红,也是一堂品牌营销经典课。记得前年,我合作过的一家家电品牌,主打线上短视频种草。产品拍摄文案绕开技术细节,专注讲怎么用。

比如早上五分钟营养早餐,省事又健康,或者懒人必备神器,下厨也能赶追剧。拍出的场景每一个都贴近目标用户的生活轨迹,真正让他们想象到买之后的幸福感。

价值传递——懂得你的用户是谁

1. 为什么你的产品不值得被买?  

市场上掉队的产品大多有相同的弱点:不痛不痒,用户看了没有价值感。价格比别人高,却没个正当理由;功能和体验差异化不足,用户觉得买它干嘛?让人觉得值,最核心的秘诀在于找到你的差异标签。

再说个我们做过的案例,一家健身饮料品牌,我们从头改造时发现,原本宣传太过单一,只讲低卡、低脂。用户没有丰满的认知。而真正爱买这种饮料的大众不是健美冠军,而是减肥新手和轻健身用户。

跟市场部同事开会沟通后,配套重塑了品牌故事和沟通方式。从健身补充能量变成随时让身体更轻盈的选择。细节上,我们增加了零糖无负担的小标签,用视觉和文字传递出更贴近年轻人生活理念的价值。一键变潮,销量增长显著。

2. 引出高层次价值意义  

产品的高层次价值,是品牌故事真正走心的部分。麦当劳的薯条,从来不强调原料有多好,而是炒的孩童记忆。穿优衣库的简约风服饰,本质是一种衣柜里的保证。这些价值感提升,超越了单纯展示产品功能。

没有产品会自动有感觉。一切靠人性洞察靠背后的细致琢磨。从用户要什么、到代入怎么用、再到我的价值是什么,层层分析,步步到位。用户不是只买产品,而是买感觉、买认同、买一段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故事。

用心设计每个细节,坚持讲人话而非高冷词汇,产品和人之间的连接线才会真正被搭建出来。

3.有感觉的产品到底是什么?

是触得到、看得见、看完想买,用了还想再买的东西。它不只是一件冰冷的商品,而是能够承载情绪、创造价值、连结用户内心的媒介。对于品牌来说,产品是工具,真正让用户心甘情愿买单的,是背后所传递的情绪和故事。

从情绪共鸣到场景代入,再到价值传递,每一步都需要深刻洞察用户的需求。记住,用户不是机器,他们不会因为参数多么厉害、技术多么牛逼就掏钱。他们需要的是被感动、被理解,甚至被打动到心头一颤。他们愿意为一种情绪买单,为一种生活方式埋单,甚至为归属感独特感主动加钱。

营销人最大的挑战,就是让冷冰冰的产品产生温度。有感觉的产品,能让消费者感觉到品牌是在和他们平等对话;他们愿意停下来,停留在你的产品故事里,觉得这个产品是为自己量身定制的。

无论你是初创品牌,还是布局长期市场的老炮,想赢得用户的心,说到底只有一条:场景准确、情绪触达、价值清晰。情绪打动人心,场景告诉用户为什么需要,而价值决定消费的意义。

做产品不是追风口,而是给用户递一把钥匙,打开他们渴望的那扇情绪大门。走心而不套路,真诚且不做作,这样的产品,注定是可以被消费者记住的。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