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没想到,今年的妇女节广告能有一条说得如此质朴却又打动人心。更没想到的是,这条宣传片会来自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区级融媒体。
它没有为自己的城市发声,没有为某个产品做广告,它在三月八日这一天,只为女性发声。视频文案
起初
领导想要拍一条妇女节宣传短片
可是我们好像搞砸了
今天是女性专属节日女神节
(她的历史是抗争,不是被凝视的橱窗)
好的宣传从正确称呼妇女节开始
(女神节 女王节 女生节)
当我们用糖衣包裹她
是否忘了她真正的名字?
今天是女性专属节日妇女节
她是妻子也是母亲
是家里最坚强的后盾
粉碎标签
不要将女性固化为家庭角色
(妇女≠妻子/母亲/女儿)
(妇女=年满14周岁以上的女性)
(妇女=她自己)
今天是女性专属节日妇女节
记得早点回家陪她,记得承包家务
在这个专属女性的节日
送她惊喜和浪漫!
(妇女节是为了庆祝女性团结和解放的节日
不是被宠爱日)
妇女节的主体应该是女性 而不是男性
今天是女性专属节日妇女节
成长会增添细纹,但不会抚平棱角
不惧年龄,成熟的你也很美!
(妇女能顶半边天 致敬女性劳动者√
认可女性贡献√ 争取女性权利√)
停止说教式赞美,关注女性价值需求
领导,这样拍能行吗?
能行能行,看见枷锁,才能打破枷锁
(致敬妇女节,不是致敬某个角色
而是致敬所有正在改写剧本的你)
(妇,是推倒大山的女性
祝所有妇女们节日快乐)
起初,我以为这是一条普通的妇女节广告,毫不起眼,甚至有点枯燥,但评论都在说,这条广告太有含金量了抖音上看到了,特意搜过来看。
一片好评,勾起了看下去的好奇心。这个宣传片,罗纳了时下最流行的妇女节广告表达话语,每一次暂停,你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但屏幕上的话一个一个跳出来的时候,你恍然大悟:
是啊,女性这么多年来就被这些糖衣炮弹包裹。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社会把三八妇女节污名化,把它们变成骂人的话,品牌商家造出女神节女王节,再配合商品营销,一时间妇女节成为人们避而不谈的节日,那些看似夸赞的话语很长一段时间霸占着节日的话语权。
那些看似赞美肯定的话背后,隐含着的是规训,你只有年轻,美貌,才配过女神节、女王节、女生节等。
而你为家庭、为社会付出的劳动价值,却被视而不见。
02、糖衣炮弹二:标签化
或许,正视劳动,就是尊重妇女节的价值吧?
比如歌颂女性作为母亲的付出?是对于女性的尊重?夸奖她是一名伟大的母亲?
或许夸奖她是一个温柔贤惠持家的妻子?赞美她在家庭里为丈夫、孩子等做出的努力等?
看起来都是赞美,但标签化的绑定,实际是把女性框定在母亲/妻子等的角色里。
或许女性,其实有无限可能。但包裹在赞美下的标签化,更让女性心甘情愿扮演好一个个角色。
03、糖衣炮弹三:被宠爱当看到这一片段的时候,我甚至以为这是正片了,不再是需要被看见的、需要去打破的隐匿偏见。
既然妇女节是纪念女性的付出,那倡议男性在这一天劳动不是很正常吗?
但是,节日过后,该劳动的依然是女性,而本该属于是女性的节日,反而男性在这一天难得付出的身影成为主角。
这其中还隐含着一种矮化,仿佛男性偶尔的家务劳动是对女性的恩赐,是对她们难得的分担;仿佛女性需要的爱一定来自于男性,需要他们送的鲜花等。
其实,女性可以自己爱自己。
04、糖衣炮弹四:说教式赞美既然白幼瘦的赞美是要求女性在服美役,那让女性遵从本真,展现属于自身成熟的美总没错的吧?
是没有错的,但对女性的赞美为什么永远只聚焦在女性外表呢?
这种凝视,已经让女性根深蒂固到觉得,对外貌的赞美才是赞美,可是,真的吗?
真的只能赞美女性的外表吗?真的只能让她们被宠爱吗?
这些话语的表达,始终没有离开女性被凝视的客体角色。
真正的妇女节广告,是女性为主体,是尊重、正视她们的价值和付出。
在让女性成为主体的过程中,还需要最重要的一步:看见枷锁。
这些隐藏在赞美后面的规训,不知不觉已经在生活中渗透到许多人的观念中。
像鹤城文旅广体这个广告,让这些被看见,就已经足够了。
(致敬妇女节,不是致敬某个角色 而是致敬所有正在改写剧本的你)
这里改写剧本的她,不仅是片中正在改写妇女节广告剧本的角色,还是屏幕外千千万万的女性,用自己的努力、付出、价值提供,来改写自己人生的剧本。
千千万万个女性,可以依靠自身,做出一番贡献,撑起社会的半边天。
妇,是推倒大山的女性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推倒枷锁,推倒包裹在赞美后的被矮化、被标签化、被固化,女性可以自由生长,在各行各业里做出耀眼的功绩贡献,活出独一无二的女性光彩。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