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大为
2025年3月2日,一则#顾茜茜全网作品被下架#的次条冲上热搜,引爆网络。
曾坐拥千万粉丝的网红,因之前的日躺赚30万的炫富言论和长期低俗直播,最终被抖音、快手、微博等平台封禁,账号内容一夜清零。
谁能想到,曾经坐拥千万粉丝、风光无限的网红,在一夜之间跌落神坛,上演了一出从草根逆袭到全网封杀的演出。
当流量与价值观激烈碰撞时,究竟谁该为失控的黑红买单?
01事件的导火索是2月28日的一场直播。
镜头前的顾茜茜斜倚在床上,甩出一张后台截图:今天啥也没干,成交额116万,佣金30万。
面对涌入的观众的质疑声,她反而还挑衅的回怼:骂得越狠我赚得越多,不是月入几十万,是日入!
这种凡尔赛式的表达,成功吸引大众眼球,将自己推至舆论中心。
而那句 骂得越凶我赚得越猛,打破了常规认知,成为了黑粉转化为商业价值的来源。
▲ 图源:抖音
在互联网时代,直播间的骂战似乎也变成一种新型创收模式,舆论的力量正在被她利用。
在房价高企、年轻人挣扎于996的当下,这种赤裸裸的财富炫耀无异于往社会伤口撒盐。
有网友在评论区指出:你每赚一分钱,都在抽打打工人的脸。
但炫富只是冰山一角,回溯顾茜茜的发家史,她的成功密码早已写满争议:
15岁因聚众斗殴被判缓刑的江湖往事成为人设勋章;
直播中吹避孕套、撅屁股的擦边表演屡屡突破底线;
将女儿未来拍擦边视频的戏谑言论更被家长痛批毒害青少年。
但就是这样一个满身道德瑕疵的人,却精准找到了算法时代的流量密码,将这些负面因素兑换成了商业溢价。
据2024年数据,70%的争议IP成为资本新宠,黑红主播收入断层领先。
▲ 图源:微博
平台算法像一台精准的审丑机器,将她的低俗内容定向推送给特定群体,形成封闭的审丑生态圈。
这场狂欢的供养者,是过亿精神小妹构成的基本盘。
她们很多都是城乡结合部的美甲学徒、KTV服务生,正好在顾茜茜身上看到了对主流价值观的反叛后的美好。
纹身是打破乖巧淑女规训的勋章,爆粗口成了反抗虚伪的旗帜,而日入30万的暴富神话则成为压抑情绪的出口。
02当顾茜茜晒出138万的保时捷订单时,评论区最高赞却是:姐你纹身店还招人吗?
这种扭曲的共谋关系,让她的三无化妆品即便被精英嘲笑劣质,仍能靠大姐同款标签收割小镇女孩半个月工资。
平台在这场游戏中扮演着矛盾角色。
早期对顾茜茜的擦边内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因她单场直播GMV成交总额能破5000万;
而当舆论失控后,又匆忙祭出违反公序良俗的封杀令。
这种流量无罪,赚钱有理的逻辑,其实是纵容了黑红模式的野蛮生长。
就像她名下8家企业中,青岛生物科技公司早已注册日化商标,却因平台疏于审核,任由劣质商品打着真实不装旗号流通。
▲ 图源:微博
被封杀后的顾茜茜试图挽尊,声称要看望资助的敬老院老人传递正能量,但网友并不买账。
这反而刚好折射出网红经济的致命悖论,当人设崩塌时,连真诚都显得像设计的剧本。
她的两面人生正是行业缩影,一面是在镜头前的嚣张跋扈;
另一面是声带结节,与团队通宵改脚本的艰辛;
一边在别墅下午茶进行摆拍,一边是厕所里对着手机自搜以及被催单的焦虑。
看起来像是躺赚的财富,实际上也是拿健康尊严置换的筹码。
这种天差地别让日入30万更像一个黑色幽默。
当985硕士在格子间熬夜加班时,顾茜茜们却在直播间吞乒乓球赚取百倍收入。
也正是这种落差让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
而她的粉丝中78%是18-23岁女性,这些尚未建立稳固价值观的人很容易将骂声越大赚得越多的逻辑应用在生活中。
当社会上升通道收窄时,底层群体只能通过追捧反叛获得虚假的阶层跨越快感。
这场闹剧最终以顾茜茜作品下架画上句号,但网红经济还在继续。
03从郭老师到铁山靠,从辛巴到二驴,低俗网红的批量覆灭印证着一个趋势。
靠突破底线收割流量的野蛮时代正在终结。
回顾网络发展历程,靠 黑红 走红的案例并不少见。
▲ 图源:《网络主播新职业发展报告》
曾经有网红靠 装疯卖傻 吸引眼球,被全网群嘲 低俗,但随后成功转型,业务拓展至多个领域,商标注册频繁。
在追求流量和商业利益的过程中,网络文化的低俗化、价值观的扭曲等问题日益凸显,对社会主流价值观造成冲击。
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网络环境下流量变现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也引发我们对网络文化和价值观的深入思考。
从更深层次来看,顾茜茜的言论以及类似网红的行为,对社会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
在当今社会,高学历者的职业发展与网红的成功形成鲜明对比。
无数 985 硕士在格子间里 996,熬夜加班到脱发,月薪却比不上网红半场直播的退货金额。
但封杀不是终点,若平台仍将KPI绑在流量数据上,若监管继续热搜驱动式灭火,下一个顾茜茜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真正的解药或许藏在李佳琦们的转型中,当带货主播开始考取美容师资格证,当知识博主用专业内容取代情绪煽动,或许我们能见证流量经济的价值重生。
04顾茜茜的账号清零像一面照妖镜,映照出时代的集体病症。
当物质焦虑撞上娱乐至死,当算法利刃指向了社会共识,每个人都在为这场荒诞剧买单。
她的故事提醒我们,所有命运馈赠的流量,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
这个价码不仅是封禁封杀,更是一个时代对价值底线的集体守护。
正如直播间里疯狂滚动的礼物特效终会熄灭,唯有健康的内容生态,才能让互联网真正成为照亮普通人的光。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