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正式进入倒计时,你是否会好奇,这一年里中国经济面临着哪些成就与挑战,有哪些新变化和未来趋势值得关注?
近期,由@中国银行保险报 联合抖音财经发起中国经济八问 独家直播,其中,清华大学经济所副教授 靳卫萍老师,将回应晓芳的金融之问。
靳卫萍老师,将解答晓芳提出的以下金融问题:
为什么说金融的根本任务,是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推动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的以旧换新行动,非常给力,说明消费是真复苏还是假复苏?
根据M1、M2的数据,达到了政策的预期吗?
近期的一揽子增量政策,真的只是简单的刺激吗?
如何看待这次化债工作?这对宏观经济、金融机构还有普通人,会造成哪些影响呢?
明年的三驾马车,谁会更有机会撑起经济增长的大梁呢?
晓芳:靳老师您好,有的朋友可能不太理解,你能不能借这机会跟大家聊一聊,为什么说金融的根本任务是服务实体经济?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逻辑呢?
靳卫萍老师:金融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活动,它有什么样的作用呢?首先,它可以有效地聚集和利用社会的闲散资金,那么通过金融体系,就可以把这些资金,作为供给方来提供给需求方,也就是投资者。
那么投资者,当有了大量的资金之后,他就可以实现有效地利用。一方面,为资金的供给者提供增值的帮助。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在整个金融活动当中,其实它的专业属性还是非常强的。因为金融机构,它是属于专业性的机构,它可以实现资金的有效配置。
通过金融机构人员的研究之后,把吸收到的闲散资金放到应该能够产生收益的,或者可靠的地方。
金融机构,也是非常复杂的。像我们了解的商业银行、证券业,还有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就会比较了解一些投资的项目,并且,对借款的企业进行资金安全性的评估,通过专业的评估之后,他们才能够促进项目最终成功,并且为投资人提供正向的收益。这样的话,对于资金需求方的企业,也会形成正向的激励机制。
如此,金融机构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加大自主创业的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资金的提供者实现盈利。
所以通过这样的配合和协调,可以促进整个国家,或者一个经济体的全面发展,让我们的经济更上一层楼。在科技方面,也能实现更大的突破。这就是金融机构的一个客观的作用。
同时,金融机构也能分散社会的风险。
那么,它们怎么能够把资金用到,更为安全的方向呢?
像以前我们做的比较多的,就是发展地产经济。地产的话,有一个比较好的抵押物,就是土地,再加上银行的钱是作为储蓄资金,首先要寻求安全,所以它就大量地促进了房地产经济的发展。
02 把资金用到耐用消费品上,又跟房子相关的才是真正的消费复苏晓芳:靳老师,我们中国10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是大超预期,那说明我们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的以旧换新行动非常给力,您是怎么看的呢?
靳卫萍老师:首先,在10月份的经济和金融数据当中,确实支持了这样的一个观点。
比如说,我们一般观察经济,就是看消费,因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果。那我们看到消费的情况呢,就是在10月份的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4.8%,比9月份加快了1.6%,环比增长是0.41%。
那你说这个消费数据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其实我们还要认真地去研究,这个消费大力复苏的结构性的问题,是真复苏还是假复苏?
还有,我们要甄别消费复苏的质量的时候,你就要观察什么呢?
比如,10月限额以上的商品零售增速的回升,其实汽车和石油及制成品不是主要的动力,主要的动力也不是必需品,我们一般讲必需品的是,像粮油食品,还有饮料零售,包括日化这些,也不是最高的,那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呢?叫可选消费。
可选消费,包括的有哪些呢?
比如说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建筑装潢材料类,这三类,同比增速分别高达39.2%、7.4% 和-5.8,虽然我们看到了-5.8,但是,它也是比9月份是要分别增加了8.7%、7%和0.8%。
大家可以看看这三类,都跟地产走势是息息相关的,那么这就说明了,在9月底,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刺激之下,房地产在逐渐地从冰封变得更加的温暖。这体现出,一线、超一线的大城市的房价,逐步保持了稳定的状态。
10月居民的短期新增贷款,增加了490亿元,同比多增1,543亿。那么,为什么大家会愿意增加短期贷款?这显然也是对未来经济是充满信心的,所以这也体现经济是在一点点改善。
所以,只有是把资金用到了耐用消费品上,又跟房子相关的,才是我们真正的消费复苏。
那再结合10月份的,70个大中城市的房地产的市场上来看的话,我们如果观察一线、超一线这些城市,它的二手房的环比速度是在提升的,而不是在下降的,从这一点也可以印证以上的说法。
03 M1跟M2的差值越拉越小,意味着钱开始动起来了晓芳:截至10月末,狭义货币M1实现年内首次的回升,同比下降幅度缩小至6.1%;同时M2余额309.7万亿同比增速7.5%,高于9月的6.8%,那您认为这达到了政策的预期吗?另外近期的一揽子增量政策,真的只是简单的刺激吗?
靳卫萍老师:从9月24号,大家看到我们政策的转向,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看的话,货币政策是在发力的。体现的特点就是降息降准,包括存量房贷利率下降,都是能够带动M1、M2的变化的。
讲到M1、M2是什么样的关系?我觉得有一个特别简单的区分。
M1是现金加企业的活期存款,这是活的钱。
M2是M1加上企业的定期存款,居民的存款,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叫,死的钱加活的钱。
在今年年初我们就发现, M1跟M2的差值越拉越大,这意味着活的钱增速是下降的,活的钱加死的钱增速是在上升的,那就意味着更多的资金是沉淀下来了。
那么从10月份的M1、M2差值在逐步地缩小,这就意味着钱开始动起来了。
我们讲到这一点的时候,大家必须要有一个认知,就是中央跟地方的关系。
就是中央和地方的两级的财政政策,往往80%是通过地方政府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地方政府不光承担着服务型的角色,而且它还有经济发展的角色。
所以,当它的手头不宽裕,没有资金来源的时候,它可能就会拖欠企业账款,一旦企业的账款拖欠之后,就会形成三角债。
那么这个死结怎么打得开,我倒是认为,从9月24号的政策之后,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发布会、重磅的会议,一部分给我们指明了未来经济的路线。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转变。
04 化债思路的巨大改变,由原来点状式的排雷,到现在 整体式的除险晓芳:请问您如何来看待这次化债工作?对咱们的宏观经济、金融机构还有普通人,会造成哪些影响呢?
靳卫萍老师:10月8号的时候,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完会之后,有一个发布会,在会上,大家看到了有具体的数据,就是6万亿、4万亿和2万亿,加起来以后是12万亿。
这是不是像08年那样,直接给到了经济的增量4万亿的刺激呢?我觉得这个完全是两个概念,什么意思呢?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解读的时候,他讲第一个6万亿是干嘛的呢?是从2024年开始,每三年会让地方政府增加2万亿的专项债,一年2万亿,三年就是6万亿了,这6万亿不是一次性给的,而是分三年。
原来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的额度是10万亿,现在给它增加了6万亿。
要注意,专项债跟特别国债不一样。专项债要还的,特别国债它就相当于是一种转移支付了,它是不需要还的。
如果是专项债的话,大家想一想,地方政府最终要还,那现在它用这钱的时候,它必须得用好,要精打细算。这些钱它可以用于消化原来的隐形债务,这是这次给到的,中央对地方的授信。
那么又讲到了,这个4万亿的时候,讲到从今年到未来五年,每年会从专项债的额度当中,划出来8,000亿用于划债,这4万亿到底是增量还是存量,我觉得这里头并没有讲得特别清晰。
我把它理解成,到明年两会的时候,可能再决定,它是存量,还是再给一笔新的增量。我觉得这样的话呢,也给宏宽调控有了一个比较大的空间。
那么剩下2万亿,就是跟棚改有关系了。因为棚改的项目一般比较持久,而地方在借钱的时候,一般项目它融资的时期就是三年,那么如果三年时间到了,这个棚改项目还没有完成,它就需要去借城投债,那城投债的利率就非常高了,如果要是借正常的专项债的话,它的压力其实没有那么大,日子应该会越来越好过。
只要把拖欠的账款解决了,因为我们问题发生在这儿,你把这个死结解开了,然后经济就能流动起来,然后一步步地,从财政政策传导到地方经济,大家都有这个钱去消费,有收入去花钱。
当然,这个花钱不是那种奢靡的消费,而只是让钱动起来,让经济流动起来。
这里的思路有一个很大的变化:
原来是应急处置,哪儿爆雷了,就赶快扑上去,但其实对经济、生活已经造成了损失。而这次,是主动化解。
原来是点状式的排雷,现在是整体式的除险。
原来是隐性债、法定债,是双轨管理。现在都并轨。
原来叫防风险,现在是防风险到促发展,一边防一边促发展。
我们现在的这个化债思路,准确地讲,它不是一个单纯的行政命令来做的,更像什么呢?更像财务管理。
你想想,一个企业要想发展的话,它首先得举债,然后有了债之后,它才能去投资,去搞经营的活动。
那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当下从房地产经济转向新资生产力的时候,肯定是要有一些门槛,
有一些转变的过程的。原来地产发展得太快,包括土地出让金这些资金很多,然后到现在不断地减少的这个情况下,那么就有一个转变的过程,然后等到经济转型成功之后,再来逐步地以时间换空间来还这些钱,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周期成本差异管理的办法。
05 先把蛋糕做大做大了之后才可能分得更好晓芳:10月份我们整体的经济运行,回升势头明显增强。那么请问老师,明年咱们的三驾马车,谁会更有机会撑起经济增长的大梁呢?
靳卫萍老师:首先,我觉得消费、投资、进出口这三驾马车,消费,在这里头有一个表达的问题,我们经济学当中,讲这个刺激,它是有边际效应递减的。
就好像你家买第一台洗衣机跟第二台,它肯定刺激方面的话,是有边际递减的效应的,一般耐用消费品我们要用好多年。
那么第二就是,我们必须得关注一个点,就是08年当时居民的杠杆率才18%,但是现在的杠杆率63.5%。我们大量把钱放在房地产上,在这种情况之下,必然也会影响到我们的消费的开支。
所以消费的恢复,恢复到2019年的时候,我觉得是已经可能的,就是2019年的时候呢,我们每100块钱的收入,会有68块钱到69块钱用于消费,在今年的 10月份的时候,这个数据已经达成了,就是恢复到了2019年的水平。
那么你再提升的话呢,我们就需要工资性收入的上升,而工资性收入呢,现在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才57.4%,也就是我们的收入分配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可是当下,我认为高层现在的做法,还是在先把蛋糕做大,先把蛋糕做大,因为做大了之后才可能分得会更好。
在202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时候,就提出要先把蛋糕做大再分配,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对的做法。
然后,8月份的时候,有一个发展高质量服务业的文件,还是有很多值得大家去关注的东西,因为服务业蕴含着大量的经济价值,所以我觉得服务业方面,也会慢慢影响到我们的消费。
还有2025年我们会增加两天休息的时间,这已经是从生产型社会,开始逐步地转向消费型社会的一个变化。哪怕你不生产,但是你的消费也可以带动GDP。我觉得我们已经是有这样的变化了。
除了消费之外,投资,我关注到有一个数据,在今年的1-10月的时候,如果扣除房地产投资,我们的投资其实还有7%-8%的增速,也就是说明经济在转型,我觉得这个过程会持续的。
在投资当中,还有基建建设,按照中国社科院余永定教授的研究,他认为城市的防水排涝设施,人均跟日本进行比对的话,还是很大的空间,大概只有人家的1/18。
所以,你要补短板。
还有地下管网的建设,所需要的投资量也是非常大的。还有一些城中村的改造、旧住宅的改造,还有教育、医疗、养老、循环经济建设这些,其实都是需要相应的基建来进行支撑的。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