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情报网

AI能做数据分析了,数据分析师危险了吗?

蓝海情报网 1022

AI能做数据分析了,数据分析师危险了吗?

工具简单化不会降低本质复杂度

其实,这个问题背后涉及了一个更基础的命题:工具的简单化是否意味着专业门槛的消失?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看看人类文字系统中的一个有趣现象。

英语只有26个字母,学习起来非常简单;而中文有数千个汉字,光是常用字就有两千多个,学习成本高得多。但有趣的是,当掌握这两种语言后,中文的信息传递往往更加高效。一个中文词往往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而英文可能需要更多字母组合才能表达同样的意思。

这个现象背后其实隐含着一个重要的信息论原理:编码系统的学习成本和使用效率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

AI能做数据分析了,数据分析师危险了吗?

AI工具与传统数据分析工具的关系,恰好印证了这个原理。

如果你用过AI辅助数据分析,你会发现,对于简单的数据处理任务,AI确实高效便捷。

但当遇到复杂的多表关联分析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光是向AI描述需求就要写很长的提示词,而且经常要修改好几次。有时候用AI反复尝试的时间,都够你直接写SQL了。当分析逻辑变得复杂时,AI生成的结果经常还需要人工验证,反而更麻烦。

AI能做数据分析了,数据分析师危险了吗?

《人月神话》这本书汇总有一个概念,叫做本质复杂度和附加复杂度。

本质复杂度,指的是任何软件项目中固有的、不可避免的复杂因素,例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错误处理等,这些都是无法通过简单的工具或技术手段完全解决的问题。

附加复杂度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于所使用的工具、方法或流程不当而引入的额外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并不是问题本身固有的,而是可以通过改进工具或方法来减轻或消除的。

AI其实很像早期"低代码"平台的发展,当时也有人认为,通过拖拽式的可视化界面,人人都能开发软件。

但实践证明,低代码平台只是降低了编码实现的门槛,却没有降低软件开发的本质复杂度。现在低代码平台已经很发达了,但是软件开发依然还是专业的软件工程师通过代码编写的。

AI能做数据分析了,数据分析师危险了吗?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AI时代的数据分析。AI工具确实降低了数据分析的入门门槛,但这种简单性是有代价的。

在处理那些有着严密逻辑链条的分析任务时,比如用户增长分析中严格区分新增用户、留存用户和回流用户,或者转化漏斗分析中需要精确定义每个环节,AI的局限性就会显现出来。这类问题要求分析师能够构建起完整的逻辑体系,并确保每个环节都准确无误。

因此,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AI工具的简单性并不等于数据分析工作的简单化。

就像用英文字母组织复杂表达需要更多文字一样,用AI处理复杂的分析任务往往需要更多的提示词和验证环节。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额外的工作量可能会超过直接使用专业工具的成本。

数据分析的本质复杂度不会因为工具的简单化而降低,这也是为什么这个领域依然需要专业人才的核心原因。

AI工具带来的竞争维度转移

说到工具简单化与竞争的关系,电子游戏领域也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暴雪公司在开发《魔兽争霸》时,相比《星际争霸》简化了许多基础操作。比如,《星际争霸》中玩家需要精细管理每个工人的采矿效率,而《魔兽争霸》则大幅简化了资源采集机制。

表面上看,《魔兽争霸》降低了游戏门槛,但有趣的是,游戏的竞技性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出现了更多细腻的竞争维度。玩家将从基础操作中解放出来的精力,投入到了英雄对抗、小规模团战等更有策略性的层面。

这个案例完美诠释了一个深刻的竞争法则:当某个领域的基础门槛被工具革新所降低时,竞争不会消失,而是会转移到新的维度。

这个法则在AI时代的数据分析领域同样适用。

AI能做数据分析了,数据分析师危险了吗?

在传统的数据分析工作中,数据获取和处理能力往往是一个重要的竞争维度:比如谁的SQL写得更快更准,谁能够处理复杂SQL逻辑。这就像《星际争霸》中的基础操作,是成为职业选手的必要条件。

但现在,AI工具正在快速简化这些基础工作。现在只要学几个小时的SQL基本语法,就可以在AI的帮助下写一些复杂的SQL。

对于那些比较常见的SQL取数逻辑,有AI的帮助提供基础的SQL框架,然后修改一些参数可以大大增加效率。以前写一个复杂的数据处理脚本可能需要一两天,现在用AI可能半天就搞定了。

但现在的挑战是,你如何确保这个分析真正解答了业务问题,如何让分析结果真正影响决策。

AI能做数据分析了,数据分析师危险了吗?

这种转变揭示了数据分析竞争的本质:它从来都不是人与工具的竞争,而是人与人的竞争。当所有分析师都能使用AI工具时,竞争优势就来自于那些工具无法替代的能力:

  • 准确理解业务问题的本质

  • 设计合理的分析框架

  • 识别数据背后的业务逻辑

  • 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建议

AI能做数据分析了,数据分析师危险了吗?

这种竞争维度的转移,实际上让数据分析这个职业更加接近其本质:通过数据洞察业务问题,辅助决策制定。

技术只是工具,洞察才是关键。

会用AI工具只是基本门槛,关键是你能用它解决什么问题,创造什么价值。

结语

站在2024年这个时间节点,许多人在问:AI会让人人都会数据分析吗?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两个清晰的结论:

第一,工具的简单化并不等于专业门槛的消失。就像低代码平台没有降低软件开发的本质复杂度一样,AI工具也不会降低数据分析的专业门槛。当我们处理那些需要严密逻辑和系统思维的分析任务时,AI更像是一把好用的锤子,而不是一个包工头。

第二,工具革新带来的不是替代,而是能力结构的重构。当AI帮我们完成了基础的数据处理工作,竞争的焦点就转向了那些更有价值的维度:业务洞察、问题定义和决策支持。这让数据分析这个职业更接近其本质:通过数据洞察业务问题,辅助决策制定。

所以,数据分析不会被AI替代,请放心。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