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情报网

35+职场人解决方案 人到中年,如何找到终身事业?

蓝海情报网 658

35+职场人解决方案 人到中年,如何找到终身事业?

年底了,我和大家一样对未来有希望也有焦虑。

所以前段时间,我邀请来「SeeU计划」的创始人和联合创始人,给大家带来分享《35+职场人解决方案:人到中年,如何找到终身事业》,这也是野生运营首次迎来双人分享。本文是这次分享的内容精华整理。

来参加这次快闪分享的朋友,都是对自己有要求的小伙伴,评论区里大家伙都共情了:每天都会怀疑自己、没有时间发展副业、人到中年压力好大……正如「SeeU计划」的创始人和联合创始人所说:只有意识到自己身处循环之中,才有可能打破循环。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实现从迷茫到清晰的转变。

本次快闪分享的PPT+音频,已上传至下方,请查收。错过的一定要去回听,相信会对你35+的人生焦虑有方法论级别的借鉴意义!

…………

非常高兴能够与松月的野生运营社区合作,我们是「SeeU计划」创始人的汪汪、二璇。今天的分享主题是《35+职场人的解决方案:人到中年,如何找到终身事业》(注:因篇幅及个人隐私保护,本文稿仅保留分享会中的核心内容)。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SeeU计划」,致力于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职业发展专属私教。不仅限于职场,还与大家一起跳出原有的循环模型,帮助大家突破现有的迷茫。

我们帮助20岁的毕业生、30岁的职场人士以及40岁的创业者真正走出发展瓶颈。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伙伴基于个人意愿和外部趋势,甚至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与事业~

一、35+职场人的发展路径

在创业前,我(汪汪)七年的职业生涯中一共跳槽5次。

我每一份工作都非常短暂且迅速,并且横跨了几个行业,从云计算服务器、SaaS、AI到MCN推广投放。

35+职场人解决方案:人到中年,如何找到终身事业?

每一个主业都伴随着不同的副业尝试,甚至有的还赚了不少钱,比如设计接单。

那为什么不继续下去呢?今天想带大家从另一个视角解读我的经历。

从纵轴来看,有三类事情,也是35+职场人会经历三条主流发展路径:职场、副业和创业。

35+职场人解决方案:人到中年,如何找到终身事业?

在大厂工作时,我虽身处其中,但结构化分工让我深感自我价值缺失,也面临了第一个问题:如何在大厂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满足感?

目睹工作多年的同事状态不佳,我对互联网人的未来发展方向充满焦虑,除了常规的晋升路径,我看不到更多可能性。这种迷茫促使我不断思考职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与此同时,副业始终伴随着我的主业。第一份工作时,出于对摄影的热爱,我在乏味的to B产品经理工作之余,担任摄影助理并运营摄影小红书。第二份工作做设计师期间,为增加收入,我开始接单,还涉足穿搭公众号。随着小红书兴起,摄影副业也有所发展。最后一份工作时,基于个人成长需求,我创建了社群和知识星球,进而开启了创业之路。

然而,副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做设计接单时,我虽从公司甲方变为外部多个甲方,但感觉只是换个平台打工,且面临更严苛要求。做公众号、小红书等自媒体工作,虽看似自由,但实则受平台规则和流量趋势影响,难以持续稳定发展。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兴平台和副业机会,如去年开始火爆的AI,我也经常困惑于如何判断其是否适合自己,以及能否带来长期价值。

最后一份副业,我终于找到路径,走向了全职创业。

但创业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资金储备有限,如果创业失败,仅够生存两三年,这使我不得不提前规划保底方案。同时,还要思考如何将个人能力转化为可行的商业模式,实现变现。创业不仅关乎自身能力,更涉及团队管理、分工协作以及商业化增长等复杂问题,如团队分工是否合理、合作如何建立、如何在压力下实现收益的指数级增长等,都需要不断摸索。

回顾这些主业、副业交织的历程,我逐渐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种循环。

我都是常为某个单点因素就开始或结束一件事,比如不喜欢工作的某个因素就跳槽,或因副业的短期利益而盲目尝试。

35+职场人解决方案:人到中年,如何找到终身事业?

在最黑暗的时间里,我一直思考,做什么选择真的是核心问题吗?

最后我发现,无论选择职业、副业或创业的哪条路径,都会遇到需要克服的困难和必须走的路。

我只是在面对人生中不同的关键节点和选择,做出了表面看起来不同的选择,但本质上是都是相同的决策循环:因为一个单点原因进入一家公司,又因为另一个单点困难离开一家公司,循环往复。

就像我们找男女朋友时,觉得上一任太冷漠,下一任就找了一个消息秒回的,但又觉得对方不够有上进心分手,下下一任又想找一个有上进心的人....却永远找不到soulmate。

总之,真正重要的是,我终于发现了自己每个阶段的循环。

只有意识到自己身处循环之中,才有可能打破循环,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实现从迷茫到清晰的转变。

二、35+职场人副业现状和发展瓶颈

发现,无论是我自己还是大多数人,在做副业时的循环都可以从这三类问题进行探寻:

为什么想做?从哪里开始做?为什么做不下去?

35+职场人解决方案:人到中年,如何找到终身事业?

由于经济下行,大家都希望进行各种积极的尝试和发展。

我也从副业的角度为大家分享一些经验。

大家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平台的能力,而非个人的能力。

这时,我自然会想到,我要提升个人竞争力,这样即使离开公司也能赚到钱,这就指向了:提升竞争力并为未来发展做准备。

想起了我第一份工作时,为什么想要做副业的问题。当时,我简单地基于兴趣爱好,想要从事设计。大家可能不知道,做摄影的时薪有多低。我花一个下午加上修图,可能一个周末就过去了,收入只有900元。我还得在小红书上发布作品,招揽客户,回想起来真的很想哭。我发现副业的时薪比主业更低。

后来,到了第二份和第三份工作,因为转行,收入骤降,我有短期收入补充的需求。说白了,就是钱不够,想多赚点钱。因为我做了设计,所以有一些设计朋友的资源,他们能给我介绍一些单子。

这时,时薪提高了,但仿佛换了一个平台打工。

虽然我与不同的人接单,但那些中小企业的老板和甲方要求比大公司老板多得多。比如,他们可能要求五彩斑斓的黑,并在过程中对你指指点点,甚至可能明天就要50页的PPT,各种奇怪的需求会接踵而至。

脱离平台后,反而发现做一些原本认为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变得更加困难。这就像是换了一个平台,去做更艰难的工作,承受更大的压力。

最终,我意识到自己快要撑不住了。

到了30岁,你会发现父母的年纪也大了,包括他们的亲戚朋友,前后都开始出现生病或意外的情况。此时,你会意识到必须考虑未来的风险。

你需要为将来的风险做好准备,因为一旦父母或亲戚朋友生病,你作为家庭的支柱,需要承担起抵御风险的责任。因此,必须在职场之外找到自己的第二条出路。

尤其是在疫情之后,经济开始下行。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你可能会回想过去做过的各种尝试。看到身边的人在小红书上做广告,一个月能赚一两万,甚至有人通过直播和摆摊赚到了钱,自己也会幻想,心动不已。我曾经的同事在华为做直播,短短几个月就赚了几百万。但当我尝试打开直播按钮时,却发现自己没有勇气。

这些副业,无论经济形势好坏,最终都难以坚持下去。

那么,我们该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现状或心境的方法呢?到底该如何应对呢?

做副业前3个自评标准

    • 能否独立公司外赚相同的钱?

很多人习惯从头开始一份副业,时薪往往非常低,就像从头打一份工。

其实,基于以上案例,最容易找到的副业,往往是不用重新开始的,而是基于过去主业或经验,所拥有的资源利用最大的方向。能赚到的钱自然不低。

    • 你想做的副业满足了市场什么需求?

即,先从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或者习惯的信息搜集方式开始,识别什么需求没被满足,自己能补上市场这块缺口。例如,能帮自己小孩补课提升成绩,就能帮更多小孩补课。

    • 这个副业的信息来源是否满足交叉验证成立?

最后,对信息做多方交叉验证,才能确定这是真实的市场客观需求,才具备可持续性。

三、35+职场人如何在夹缝中找到自己的最优解

案例拆解1:

多次循环的旧模型:希望有一个解决所有问题的副业答案

有一位年近40岁的男性,孩子即将高考,家庭重担在肩,在职场已打拼近20年却一直未获晋升,对职场渐失信心,因而将目光投向副业。

我们给他咨询时,他起初列出小红书、英语陪跑、情绪疗愈、写作等多个副业选项,看似选择众多,实则盲目。当被问及过往副业经历时,他虽尝试过十多个副业却均告失败。深入分析发现,他做副业的动机复杂,既想获取短期收入、抵御风险,又想提升竞争力、为未来发展做准备,结果每个副业开始稍有成果,就因无法同时满足多个需求而放弃,陷入了既要又要还要的决策困境,执行力也受到影响。

经引导,他开始反思。鉴于孩子升学需资金支持的客观现实,他明确当下主要需求是赚钱,于是选择利用自身商务经验,从事撮合资源的副业。他不再像从前那样敷衍了事,而是认真对待,积极了解项目和资金方需求,成功促成合作并获得可观分润,不仅如此,合作方还主动邀请其建立长期的业务合作,实现了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机会并存的双丰收。

此外,他居然在已经内定人选的主业竞聘中,也获得奇迹般的晋级。

起初他认为自己只是陪跑而不重视,但经深入思考后决定全力以赴。在竞聘过程中,他积极准备,调整工作结构,在直面hr的刁难、质疑、挑战,坦然地展现自身观点和团队价值,最终成功晋升。

案例拆解2:

多次循环的旧模型:只关注个体利益,忽略外部客观发展趋势

还有一位30多岁在上海从事金融行业的女性,未婚未孕且与男友异地,面临职场和家庭的两难选择。在上海,她因未婚未孕面临较高职场风险;若回二线城市武汉与男友团聚,工作业务范围将变窄。为应对未来发展不确定性,她决定开展副业,选择举办独立女性成长沙龙。线下活动气氛虽好,但盈利微薄,于是她计划卖高客单价课程来实现变现,然而她并无产品经验。

我们进一步咨询了解,发现她因主业季度KPI压力大,完不成便将希望寄托于副业,陷入一种狂推副业的状态,这背后是她所有决策只围绕主观目标,忽视客观趋势的思维模式。

经提醒,她开始观察公司及行业动态,发现公司增长瓶颈、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客户转型需求,调整工作方式后,成功实现小组KPI增长,三个月连跳两级并涨薪50%。同时,她与男友和领导沟通,找到平衡方案,既维持了感情,又获得工作上的更大权限。

在实现上述主业进阶的基础上,她重新审视副业,发现之前选择的独立女性沙龙虽符合个人主观想法,但与自身兴趣和市场需求不匹配。之后,她结合主业优势,抓住国家政策推动的数据资产与金融结合的蓝海市场,开展新副业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总结:

通过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35+职场人在寻找最优解时,要先识别自身循环的潜在模型(详见第四部分-SU冰山模型,系统性总结了5类典型循环模型,可以对照识别),跳出旧循环,匹配当前阶段的现实需求,才能真实地走出困境,实现预期。

拆解完这两个案例以后,最后的行动锦囊就此就出现了。

35+职场人解决方案:人到中年,如何找到终身事业?

首先,你需要意识到自己是否处于某种循环中。

其次,觉察自己循环中的模型是什么?

你为什么会进入这个循环里?是想逃避什么,是想获得什么,却没有有效路径,导致自己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陷入类似的困境中?又或是,身边人(例如父母、朋友)都是这样的,所以自己潜移默化被影响....

有些模型可能不易识别,但请给自己一些时间,尝试去识别它们。

第三,循环模型与你当前需求的关系是什么?

一共有五个标准:相背、无效、低效、有效、高效

如果它是有效且高效的,你会发现自己每天都在快速发展。

然而许多情况下,如果你感到不对劲,就像二璇当时在国企中被困住一样。这完全是一种低效、无效甚至相悖的状态,极其内耗。这时,你需要强迫自己跳出这个状态,不是纠结于眼前的选择,而是跳出来观察,思考自己为何陷入这个循环。

只有跳出来,才能更客观地获取更多信息,你会逐渐遇到并发现更多的机会。

且我们所说的这些机会,并不是主流媒体上常见的,而是结合你走出循环,调整并积累核心竞争力,与周围客观信息结合时才能发现的。

我们是如何识别自己旧循环,看见隐藏的模型,这涉及到SeeU冰山模型。
四、SeeU冰山模型,构建深度自我认知框架

通过我们的实践验证,在SeeU产品中创设了冰山模型,方便大家直接对照使用三步法,更清晰地觉察到,自己是否处于某种循环模型中。

35+职场人解决方案:人到中年,如何找到终身事业?

首先,你会发现我们最初提到的人生事业,实际上只是水面上10%的社会成就,包括金钱、身份地位、影响力和粉丝数量,以及财富。甚至包括我们的社交关系和资源,其实都只是上面的10%。

我们往往只关注这10%,思考该选择哪个方向努力,却忽略了下面90%,包括人生的重要板块,与支撑它们实现的底层模型。

人的底层模型分为五个大类,它们分别是情绪、思维、决策、沟通和行为模型。

大家可以参考图二中间的部分,尝试进行识别,看看自己是在哪个模型中出现了一直循环的问题。

我们的第一个案例中,那位男生的情况其实就是决策模型。

在做选择时,他总是既要这个又要那个,而且都是被动的,一旦发现不满足就停下来,这其实就是他的决策模型。第二个较难识别的是那位小姐姐的思维模型。她在所有模型中都有自己主观的目标,却没有考虑整体的客观趋势,以及他人是如何看待的。

我们在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其实是第一类,情绪模型。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们SeeU之前有一个案例,是一位智商在线的名校毕业生,她目前在研究所工作。我想强调的不是她的背景有多么出色,而是她确实智商在线。然而,她的内耗持续了7、8年。

说出来可能会让人震惊,因为他在工作时。只要别人稍微挑一下眉,看她一眼,她就觉得对方对她有意见,甚至在背后说她坏话。她的描述是,她觉得整个工作室和办公室都特别吵,只有每天晚上12点回到家时,才感到世界安静下来。

这种状态导致她的工作效率极低。她每天从早上八点工作到凌晨一点,然后在三四点才能因极度疲惫而入睡,处于极度内耗的状态。

后来,她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开始进行一系列调整。

我们首先帮她分清,哪些是自己猜测的,哪些是别人真实的想法,以及行为的真实意图。经过认知纠偏和分析后,她逐渐在工作中步入正轨。

现在,她已经能够在工作决策上提出建议,并开始带实习生。也不再加班到凌晨一点,现在基本上在七点下班,虽然仍有些加班,但至少是正常状态。

大家经常会遇到内耗和焦虑的情况,甚至失眠、拖延、对身边的人有诸多要求控制,这些都是情绪模型需要调整的地方。人在压力下,动作很可能会变形,变得急躁和匆忙。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会努力抓住一些稳定和确定的事物。

最后,我们再回过头来,将这五个方面融入我们之前的行动锦囊。

希望大家能够更清晰地分辨出自己的循环究竟是情绪上的,还是思维、决策、沟通,或是行动上的?

那么,在这五个方面中,隐藏的模型是什么样的?

它与我当前需求的关系是什么?我是否有可能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调整?

以上,希望能为大家带来一些启发,以及一些可以立即付诸实践的行动。

如果大家当前如果面临的一些情绪,或者走了很久循环,没有真正的能找到循环模型,不知道自己怎么走出来,可以添加我们的微信,领取测评表填写,并可免费预约一次定位咨询。

真切希望帮助到大家,也希望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互相帮助、互相成长、互相验证。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