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网约车、跑外卖和卖保险,这些被称作铁人三项的业务,是越来越难做了。然而,提供这些工作机会的平台们,却没有那么糟糕,反而越来越好了。
以网约车平台滴滴为例,继2023年实现首次盈利之后,滴滴在今年的盈利能力,还在继续提高,取得这一成绩显然来之不易。要知道,在此前的公开报道中,滴滴除了极少数时间公布过盈利消息之外,其余时间几乎全都处于亏损状态,比如2021年滴滴的亏损额曾高达493亿,2022年的净亏损高达238亿,妥妥的亏损王。那么,从亏损几百亿到扭亏为盈,滴滴到底做对了什么?
滴滴盈利的秘密据11月29日发布的三季度报显示,滴滴在三季度包括中国出行和国际业务在内的核心平台交易量为41.18亿单,同比增长15.1%。三季度滴滴(GTV)达1009亿元,滴滴三季度的利润为9.32亿元,较二季度实现了扭亏为盈。那么,在这份亮眼的财报背后,滴滴到底做了那些努力呢?
首先,滴滴在收缩社区团购业务的基础上,继续出售了造车业务,这些缩减活动大大降低了滴滴平台的各项成本。提到滴滴扭亏为盈,绝对离不开近几年的降本增效。前些年,滴滴为了突破网约车市场的瓶颈,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边界,从社区团购、造车再到金融,几乎无一落下。然而,无论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战,还是尾随而来的强监管,都让滴滴不得不加速了收缩的步伐。
其中,从2020年布局的社区团购项目—橙心优选,曾经单季度就给滴滴带去了多达208亿的巨额亏损,随着2021年到2022年滴滴陆续关停团购业务,滴滴的运营成本大幅降低。随后滴滴出售智能汽车业务给小鹏,更进一步降低了自身的研发费用。财报数据显示,滴滴在2024年三季度的研发费用约为20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6.4%。滴滴在财报中提到,减少主要与智能汽车业务的投资减少有关。
其次,从市场层面来看,网约车司机规模越来越大,网约车平台的补贴逐渐减少,滴滴作为网约车龙头的规模优势日益显现。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中国网约车司机注册量达657.2万人,首次突破650万人,2023年全年新增148.2万人。网约车司机人数的激增,带来的结果就是日均营收的下滑,网约车司机想要更高收入只能增加时长。
同时,随着网约车市场的饱和,网约车公司基于营销端的补贴效果越来越差,各大网约车平台基于降本增效的考虑,纷纷降低补贴金额,而滴滴凭借(滴滴+花小猪)高达75%的市占率,实现了规模盈利,在总体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渡劫成功了?从三季度的财报数据来看,无论是总的交易量还是单日单量的突破,似乎都预示着滴滴,已经从之前的下架风波中走出来了。不过,从当下的市场环境来看,其面临的外部局面显然更复杂了。
首先,经历了疫情三年的持续渗透,如今的网约车市场,已经从之前的增量市场变成存量市场了,作为龙头的滴滴还是不可避免地失速了。从2021年开始,经过两年赛跑,2023 年 4 月,全国网约车司机数量达到了540.6万人,车辆数量达到了230万辆,分别比2021年初增长了一倍多。
众多参与者的激烈争夺,不断让市场趋向饱和。一边是三亚、长沙、温州、珠海等地政府,纷纷发布了网约车市场预警,其中三亚、长沙等地,还暂停了网约车经营许可及运输证核发
业务。另一面,从2022年开始,网约车相关企业注销的就有500多家,新增的590家企业中,仅有40家拿到了经营许可证,显然行业性的大洗牌早已开始。
从国内网约车市场来看,第三季度国内网约车的订单量,较上年同期的24.38亿单,同比增长24.2%;比上个季度的28.12亿单,环比增长7.7%。今年第三季度滴滴中国出行的总订单量,约占滴滴平台总订单量的77.3%,比上年同期的28.78亿单同比增长10.6%,较上个季度的30.04亿单环比增长6.0%。不难看出,滴滴出行在国内出行市场的订单量,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出现了显著下滑。
其次,在滴滴下架的这段时间内,国内如高德、美团等在内的聚合平台蜂拥而起,开始大肆蚕食除滴滴以外的订单,滴滴面临的竞争对手实力变强了。从2021年到2023年,几乎所有的网约车企业,都在依赖包括高德、美团在内的聚合平台做获客和增长。聚合平台订单交易额,占总交易额的比重越来越高——除了滴滴,其余企业几乎都超过一半,个别网约车企业甚至完全依附于聚合平台。
甚至像曹操、如祺等企业,原本具有一定用户黏性,算得上是网约车平台的企业,如今越来越像是为聚合平台提供运力的供应商了。它们的主要职责,变成了司机招募与管理,在产业链中不断远离用户,往上游迁移。这就意味着网约车公司,从聚合平台得到的订单越多,它失去的用户和自有流量就越多,自有APP的粘性就越差。
在这种行业形势之下,滴滴成了网约车平台中唯一的平台企业,其面临的竞争对手,也变成了流量与体量,与滴滴不相上下的美图、高德们了。显然今后滴滴面临的难题,将比之前更棘手。据《晚点LatePost》消息,2023年滴滴加上花小猪在网约车市场,共计的市占率从约65%回升至约75%,但相比2020年前后的近90%市占率高点,仍有不小的差距。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刚经过大风大浪的滴滴,已经顺利跨越了风暴,但前方面临的沟沟坎坎依然不少。
沉舟侧畔,滴滴人到中年从零营收到年营收超千亿,滴滴仅用了12年,滴滴的崛起之路堪称奇迹。但随着近两年各个行业的内卷加剧,一直在四处进击的滴滴,最终还是向现实低头,将造车、买菜等业务卖的卖、裁的裁,开始维稳为主了。
首先,是做了一系列裁并之后,滴滴对回归主业、稳住主业的要求变高了。据晚点LatePost报道,滴滴内部表示,未来三年对中国出行业务,分别制定了日单量增长目标:2023年计划增长45%、2024年和2025年每年,分别增长10%—15%的目标。
按照这个目标来对应,去年滴滴全年收入达到了1924亿元,同比增长36.6%;净利润为5.4亿元,首次实现年度净利润转正。今年上半年,滴滴营收为999.36亿元,同比增长9.15%,运营利润为12.08亿元,算上2024年第三季度的超预期表现,2024年全年预计滴滴不仅能够实现既定目标,甚至会超越既定目标。当然滴滴这么做,可能也有为后续的香港上市做准备的考虑。
从市场层面来看,在国内市场增长遭遇瓶颈的情况下,滴滴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获得了更大的发展。财报显示,滴滴国际业务的平台销售收入为24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远高于国内增速。滴滴在财报中提到,将继续专注于拉丁美洲的关键市场,如巴西和墨西哥,通过提升运营效率,以维持2024年剩余时间的可持续增长。显然,围绕新兴市场的网约车业务拓展,将成为滴滴接下来发展的主旋律。
其次,是做强如自动驾驶等高增长业务,将强关联的增量市场牢牢抓在手里。在最新的财报中,滴滴宣布了一项全新的人事变动,担任滴滴CTO12年之久的张博正式卸任,随即被委任为滴滴自动驾驶公司的CEO,未来将专注于自动驾驶业务。
同时,10月22日,滴滴旗下从事自动驾驶汽车,开发和商业化的子公司滴滴自动驾驶,宣布完成C轮2.98亿美元融资,该轮融资由广汽集团领投,滴滴参与,此次融资资金将用于加速推动首款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量产车落地,外界猜测滴滴加码的无人出租车,或许已经成熟。毕竟,早前滴滴就曾公布过旗下滴滴无人货运的情况,数据显示滴滴无人货运已经创造了超过1亿的营收,尽管占总体业务的比例尚小,但显然已经具备商业化的能力了。
无人驾驶之外,这两年滴滴也在探索新的定制出行增量空间,先后上线搬家、租车和快送等业务。今年,滴滴入局包车业务,同时在企业版中寻找更多商旅消费场景,探索更多的市场增量。不难看出,在裁撤不相关业务的基础上,滴滴在相关性强的新业务上,仍在谨慎探索中。
不过,考虑到这些业务仍处于较初级的阶段,经过裁撤之后,滴滴的核心业务又重新回到了网约车为主的状态中了。从四处进击到大手笔收缩,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滴滴,如今似乎已经不再像从前那般莽撞,多了一丝中年的沉稳和谨慎。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