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和一位企业家朋友聊天,提起出海,他苦笑说我差点淹死。
半年前,他把业务重心转向海外,越南胡志明是第一站。
采购生产设备、招聘本地员工、复制国内原有的管理体系,一切都很顺利。
没想两个月后,50名员工集体辞职了!
无论工资给多高,饼画得多好,人家就是不愿意被中国人管,什么打卡考勤,什么KPI、OKR,统统无感。不争朝夕,但享受生活,你说咋办?
痛定思痛后,他把管理层换成当地人,放慢节奏,逐渐开始走上正轨。
他总结说出海最重要的还是了解本地文化,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真是太难了,需要从国家的历史、人文、宗教、习俗去深入....
我当时并没有太深的感受,最近读到《跨文化沟通力》,突然就明白了这位企业家的意味深长。面对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单向输出必然要碰一鼻子灰,要跨越鸿沟,第一步需要理解与尊重。
作者Dr. Erin Meyer是一位杰出的跨国文化沟通专家,她从沟通、评价、说服、领导力、决策、信任、反对、时间管理8个维度来说明世界上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图片来自 Readingraphics,仅列出了中美德日作为代表)。
我简单列举其中几个印象深刻的点(图片作者Željko Obrenović )
1. 中国、日本、阿联酋等国家,人际交流讲究弦外之意、不言而喻,不把话说得太明白。美国人、德国人说话简单直接,力求每个人都能听懂。
确实,当中国人遇到老美说得太明白甚至还要白底黑字发邮件确认时,就会暗想你当我傻?还是你真傻?。而美国人会认为老中老是藏着掖着,不把话说明白。
2. 在美国、瑞士等国家生意就是生意,在中国、巴西等国家,生意就是做人。
比如美国人、德国人、澳大利亚人凭借成就、技能、可靠性产生的认知信任;而在东亚,不管是在中国、日本、泰国、韩国,和客户及合作伙伴一起好好喝上一杯,都是建立信任的通用步骤。
3. 职场中对事不对人在中国就是行不通,但是在法国、以色列、俄罗斯、美国等,公事公办天经地义。
在东亚,特别是中国、日本、印尼、泰国,对上司、同事、客户尽显礼仪和尊重,不发生争执最好,发生了争执就是对人不信任、不礼貌了。
4. 在说服上,中国和美国难得的同步,抓重点,讲案例。而在西班牙、德国、需要先把概念、框架、背景讲清楚,再说观点。
5. 中国人对时间很灵活,允许临时发生,因此对德国、美国人干啥都要邮件预约匪夷所思。
而在其他国家人心目中,灵活代表决策鲁莽、混乱。而在中国人眼中严格按照时间来,则显得非常刻板、节奏太慢...
是不是蛮有意思?
即便不是客户、员工,外国同事、朋友之间也会有这些差异,也许还不止8种。
而这些差异背后,正是宗教、历史、传统习惯等不同。当然,即便是在同一个国家,每代人不一样,每个人也不一样...
谁也不能自以为对别人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就可以断定他/她的想法或行为。
而中企出海,跨文化管理是海外战略成败的关键。
如何跨越文化鸿沟?我也简单说说自己的一些思考:
1. 对西方方法论祛魅
过去20年间,全球重心正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前,英美就等于西方,大家学习的管理经验都是来自这两个国家,特别是美国。
但是世界那么大,即便是位于西欧的法国、荷兰、瑞士、德国也和英美文化不同,现在亚洲、拉美、非洲也正在快速发展,话语权越来越大。
那么,基于理性、任务为导向的方式来做生意,是否适合?过去的(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的)管理、营销等理论,是不是就不能照搬了?
我认为,是的。
比如在中国,强调产品特点也许就是不如唤起情感共鸣来得有效;师徒制也许更适合某些企业的发展;移动互联网营销就是需要运营而不是品牌...
跳出框框再去思考这些问题,也许就有了创新的想法。
2. 本地化运营-尊重当地的文化
前面提到的每个国家文化不同,甚至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也不同。要想雇佣当地的员工,为当地客户服务,必须要学一学跨文化的理论,深入当地了解,在合适的时候把罗马交给罗马人来管理。
但作为跨国企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体系,又太过太分散,无论是在品牌的影响力、管理成本上都会造成浪费。
3. 全球化管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国外先进的跨国企业尊重员工的多样化,通常会有一个非常核心的部门-文化传播部。
和我们心目中的工会不同,他们更多是作为总部与当地员工的桥梁,及时收集员工反馈,传播企业理念、价值观、长远战略等。
另外,鼓励各国员工之间的交流,比如团建、会议、国家之间的轮岗等,加深彼此理解,增加信任。
在此基础上,试行统一的管理体系、财务系统、品牌规范等等,提升效率之外,也做到心中有数,决胜千里。
4. 全球化与本地化融合的营销策略
出海营销如果没有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只限于SEO、海外红人投放、邮件营销等战术层面,也很难开拓本土市场。
每个国家客户的沟通习惯、信任建立、决策方式等方面都有差异,本地化营销策略需要因地制宜。
比如中国、日本通过情感化广告传递品牌价值;如美国、德国应以功能性和明确的利益点为主宣传产品。
比如东南亚国家借助权威人物、社会认可来增强信任;而北欧国家倾向于平等与开放,更多消费者互动和参与来建立信任。
用一个表格来简单示意品牌营销的总部管理与本地运营的关系。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思考,字数有限没详细展开,希望对你有一点点启发。
当下,无论是电商出海,还是海外设厂,承接海外工程,机会很多,难度也大。对不同国家文化的了解,管理以及营销方式的因地制宜,迫在眉睫。
你准备好了吗?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