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情报网

在瘦身的浪潮下,没有一个大厂的银泰是被冤枉的

蓝海情报网 91

在瘦身的浪潮下,没有一个大厂的银泰是被冤枉的

出品/壹览商业

作者/蒙嘉怡

编辑/薛向

阿里似乎要开启卖卖卖的日子了。

近日,有媒体报道,阿里巴巴正在考虑出售银泰。据相关媒体报道,相关出售谈判早在2023年,由阿里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接替张勇出任阿里董事会主席的“换帅”期间,便已启动。

截至发稿,包括壹览商业在内的多家媒体向阿里、银泰商业求证,均未得到任何回应。此时距离阿里战略投资银泰已过去9年,昔日亲密的伴侣为何会有“离婚”传闻?

昔日伴侣

2014年,阿里以53.7亿港元对银泰进行战略投资;2015年,已经任职阿里CEO的张勇担任银泰董事会主席,并于6月30日宣布银泰与阿里全面融合;2016年6月,银泰商业集团发布公告,称接受了阿里巴巴的换股通知。阿里通过其间接全资子公司The Libra Capital Greater China Fund Limited 对银泰商业持股,加上时任阿里巴巴副主席蔡崇信和阿里巴巴集团的持股,总共持股比例达到27.90%,成为银泰商业的最大股东。银泰创始人、前主席沈国军家族的持股比例则从21.87%降至17.56%。同年,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银泰成为阿里新零售战略重要组成部分,阿里银泰百货进入“蜜月期”。

在壹览商业看来,与阿里强绑定的9年,银泰最大的改变就是数字化和与阿里生态的融合。实现了手淘APP与喵街APP身份互认,门店与线上一盘货和全员钉钉并依托钉钉实现的管理与运营的线上化。

除此之外,银泰百货还建立了中国首个百货业付费会员体系INTIME365。2019年泰商业CEO陈晓东在云栖大会上宣布,银泰已经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

虽然做了这么多,但是港股100强研究中心专家顾问余丰慧对壹览商业表示,阿里自身在不断调整业务战略,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发展,如电商业务和云计算服务。因此,如果银泰的表现未达预期,或者其发展方向不再符合阿里整体战略重心,就有可能考虑将其剥离。

可以卖

事实上,百货行业的情况并不乐观。

首先,从数据上看,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三季度 “大型零售企业发展指数”显示,大型百货零售企业营业收入指数为1242点,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4.5%,且较第二季度下降。

最为直观的,便是百货商场延续多年的闭店潮。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国范围内至少有11家百货商场停业闭店,其中,不乏太平洋百货、新世界百货等知名百货。而这样的趋势,还在延续——随着租期10年至20年的铺面大面积到期,对租金成本不断升高、利润率逐年下降的百货商场来说,关店成为唯一选择。

在瘦身的浪潮下,没有一个大厂的银泰是被冤枉的

其次,从历史出发,大型企业砍掉百货业务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从2015年开始,万达百货就出现关店现象,以“一年关闭56家门店”震惊业界。到2019年2月12日,万达选择丢开这一沉重“包袱”,将剩余的37家百货门店打包卖给苏宁易购。从此,万达百货退出市场。

最为关键的是,企业发展需求出现变化。如何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增加企业利润是每个发展阶段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当时的万达百货已然不是万达的战略产业,全部抛售也在情理之中。

自阿里启动“1+6+n”组织变革以来,阿里的多位领导人表示要“对核心业务保持长期专注力和高强度投入”。作为n之中的银泰,重要性似乎在不断下滑。CEO吴泳铭表示,他将阿里面向未来十年的重要优先级,明确为三个方向:一是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二是AI 驱动的科技业务;三是全球化的商业网络。银泰,并不算优先的那部分。

谁来买?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银泰真的被卖了,谁能够接盘?

一方面,对零售行业而言,在商品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环境下,发展自有品牌和强化品牌价值将成为提升利润和吸引消费者的重要策略。作为已经有一定商誉积累的同行,成为最有可能的接盘侠。根据喵街APP官方数据显示,银泰在国内拥有线下门店61家,2017年银泰估值约40亿美元——体量不算小。壹览商业根据2023年主要百货、购物中心上市企业业绩预告情况来看,能“吃”下银泰的企业,可能只有领头几家。

另一方面,地产开发商或商业地产运营公司也可能会垂涎银泰这块“肥肉”。毕竟银泰拥有优质的购物中心资产和成熟的运营经验,这类企业既具备吃下银泰的财力,又能够通过整合银泰资源来提高商业地产估值。

余丰慧指出,银泰是新零售行业内的佼佼者,其他看好新零售发展前景或具有线上线下融合能力的零售集团可能出手,通过收购银泰来快速扩大线下布局,实现全渠道发展。除此以外,投资基金或私募股权机构也有一定几率看中银泰的品牌价值和长期投资回报。

而目前市场上猜测最多的,还是银泰老东家沈国军。

下一个接手银泰的人会是谁?这个问题目前尚无确切答案。但可以预测,接手银泰的是具有较强资金实力和零售业务经验的企业,他们可以借助银泰的线下资源,进一步拓展自身在新零售领域的市场份额。

在交易完成之前,这一切都只是猜测。

互联网公司的瘦身热

除此以外,阿里屡被传言将出售旗下业务。2月2日晚,媒体称阿里考虑出售若干消费行业资产,包括食品杂货业务盒马和零售商大润发,盒马发言人否认阿里的出售计划。在此之前,盒马就多次被传“要卖”,抖音同阿里谈判交易饿了么等消息也漫天飞舞。

虽已辟谣,但所谓空穴不来风,也反映出阿里是希望通过甩掉一些非核心资产瘦身,达到提升公司整体的运作效率的目的。

事实上,不仅是阿里,面对新的市场环境的挑战,大厂们在瘦身方面动作不断。2022年,腾讯陆续关停包括QQ堂、搜狗地图、企鹅电竞、掌上WeGame等在内的9个App;2023年,字节跳动游戏业务朝夕光年进行大规模调整;今年1月,字节跳动宣布将拆分旗下懂车帝成为独立公司。而在近期,字节跳动CEO梁汝波更是批字节“大公司病全有了”。

那么,为何近两年大厂执着于瘦身。在壹览商业看来,原因有三:

一是需要聚焦主业。前几年,几乎所有大厂都在“攻城略池”。2020年底,字节跳动在国内招聘员工总数接近3万人,招聘完成后,员工总数将突破10万人;同年,腾讯启动最大规模校招,规模达5000人。同期,奔驰员工数量为275943人。要知道,奔驰成立于1871年,字节跳动比它小了一百多岁。

在去年3月那次“分家”中,阿里就已传递出讯号:聚焦核心业务。根据壹览商业不完全统计,2023年大厂们至少关停、出售了10项业务。如果说过去大厂是在“攻”,那这两年就是在“守”。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大厂瘦身能够有效优化资源配置,将资金和资源投入到更有发展潜力的业务领域。大厂们通过修剪“枝节”,一定程度上调整公司财务结构,将更多资金用于核心或更具发展潜力的项目。

二是符合监管要求。2020年,市场监管总局就对阿里收购银泰处以50万元人民币罚款的行政处罚。在全球范围内,大型科技公司都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监管审查,出售部分业务可以帮助企业在反垄断法规框架下调整业务结构。

三是资本运作需求。余丰慧表示,通过出售非战略性资产,企业可以获得现金回流,用于偿还债务、回购股份或投资于更具潜力的新项目。2023年四季度,蔡崇信家族基金Blue Pool增持了价值约1.517亿美元的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的股票。马云也在2023年四季度购买了价值5000万美元的阿里巴巴港股股票。

多位专家表示,巨头瘦身的根本目的是确保公司的长期稳健发展,这些动作,只是一个开始。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