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霸王茶姬从去年开始就是新茶饮界的热搜常客了。各种营销事件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
只是这一次与以往不同的是,频频热搜过后铺天盖地舆论,带来的却更多是负面口碑。
01
7月22日。#男子称给霸王茶姬差评后被找上门#冲上了热搜。
事情起因四川成都的一名男子在7月20日发视频吐槽称,他在霸王茶姬(成都大魔方招商花园城店)点了一杯花田乌龙,觉得味道和以前的不一样,感觉就是茶水加糖浆,连奶味都没有,就给了差评。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霸王茶姬的员工第二天没有提前和自己联系,就找上门来请求删除差评。
7月22日,这条信息冲上微博热搜,阅读人数超过7400万人。
对此不少网友评论称霸王茶姬成了霸道茶姬,莫非消费者连吐糟都存在一定风险或压力了?
迫于舆论压力,最后涉事门店的店长不得不回应解释,顾客下单后,骑手、门店和平台多次尝试联系顾客未果,店员才决定上门拜访,解决差评问题。其中,霸王茶姬的客服人员回应称,门店希望通过与顾客友好沟通,了解需要改进的地方。
然而,在最近一个月内,霸王别姬发生这样的不好事情并非第一次了。
不久前的7月14日,一位霸王茶姬前员工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自己从霸王茶姬离职后,被张贴身份证号公示,称其多次违反公司规定,造成不良影响,经公司研究,给予开除拉黑处分,三年内不得从事霸王茶姬任何相关工作。
当事人随后联系了门店,门店方面称只是为了贴给督导看,只贴了1个小时。在评论区,当事人还贴出了一张与门店员工沟通的聊天记录,这是分公司要贴(告示),为了美团差评。上个月有差评,他处理不了,想这个招。
直到7月15日,霸王茶姬通过官方微博就公示前员工道歉,表示涉事门店与区域管理负责人停职调查。
除了这些争议事件,霸王茶姬的产品也曾因提神效果而登上热搜。有网友调侃说,喝了霸王茶姬的奶茶,晚上都不用睡觉了,直接开启夜猫子模式。不过,这种提神效果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有消费者反映喝完后出现心悸疼痛等症状。对此,霸王茶姬回应称可能是顾客对茶多酚过敏,并建议有不适症状的顾客立即停止饮用并去医院检查。
有网友戏称,难怪叫霸王,果然霸道得很。
02
无论是对离职员工的身份证公示,还是找上门删差评,这样的行为无疑都不应该发生。
或许霸王茶姬跑得太快了,以至于公司的内部管理或存在一定问题。
创始于2017年的霸王茶姬,在2022年4月门店突破500家,2023年1月翻番突破1000家,并且自此开启倍速模式。2023年12月,霸王茶姬宣布门店数量突破3000家,今年5月,这个品牌宣布其全球门店达4500家。
门店跑出加速度背后,近期,霸王茶姬也在后方四处挖人。据36氪报道,霸王茶姬近期正在行业大量招人,从总部到各分公司,以星巴克、Tims居多。品牌营销方面,则从小红书、华为等公司挖人。
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不久前在其举办的现代东方茶创新论坛上更是高调宣布,2024年的小目标是销售额超越星巴克中国。张俊杰在活动上还放话,2023年霸王茶姬的总销售(GMV)首次突破百亿,达到了108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总销售超58亿元。他设定的小目标是,2024年的GMV要超过200亿元,在中国销售额要超过星巴克中国。这意味着,与去年相比,霸王茶姬今年的销售目标几乎要翻倍。
在这里,小编不得不吐槽一下:这年头,谁还没点小目标呢?只不过,当我们拨开这些光鲜亮丽的数字迷雾,深入探究成为新茶饮行业当红炸子鸡霸王茶姬在急速膨胀的门店规模下暴露出的系统化精细运营管理短板——从家访删差评到私自张贴离职员工身份证号侵犯个人隐私。
因此,不禁要问霸王别姬:品牌光靠注重销售额排名和开店数量,就一定能成为消费者心中新茶饮赛道的NO1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霸王别姬加盟数量也突破了2000家,占到总开店数量差不多一半。显然,在短时间靠快速加盟拓店完成品牌规模化,迅速拉开差距,成为霸王茶姬的不二选择。但加盟过程带来的门店品控与服务质量问题,也这无疑给品牌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今年7月初,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布了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北京市市场监管系统食品安全大检查结果。结果显示,茉酸奶有20家门店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蜜雪冰城有9家门店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华莱士、田老师红烧肉、小谷姐姐、茶百道、鲜芋仙、杨国福麻辣烫、张亮麻辣烫、醉面等发现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门店数量分列3到10位。
霸王茶姬、沪上阿姨、瑞幸咖啡等各有3家门店存在问题,半天妖烤鱼、德克士、奈雪的茶、呷哺呷哺、味多美等各有2家问题门店。另外,米村拌饭等70余家餐饮门店均被查出过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众所周知,加盟模式虽然能带来迅速扩张做大做强,但如何更好地管理,包括食品安全等,这从来也是品牌商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也就是说,数千家加盟商,如果个别存在问题或被放大,那么对于整体品牌的伤害不言而喻。这就意味着在利益机制捆绑的基础上,品牌商需要更认真更细致做好全链条细节管理。
霸王茶姬可谓任重道远。
03
实际上,对于霸王茶姬这样的当红茶饮品牌来说,纷争并不鲜见。但从中也不难发现,品牌如何管理员工,并在运营效率、食品安全、顾客体验以及员工自身权益等诸多方面找到平衡,实属不易。
尽管打工人总是以牛马自嘲,但把员工当牛马使唤,似乎成了很多品牌理所当然的事情。
在越来越内卷的餐饮行业,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前有上帝顾客,后有发工资的老板,打工人成了钻进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但归根结底,人不是任人驱使的牛马,当品牌将员工压榨到极限,员工爆发的愤怒往往会指向消费者,最终转化为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矛盾,受损的还是品牌本身。
如今,已有许多在压力与怨气下爆发的店员案例。
这一点,Manner绝对深有体会。
6月17日,连锁咖啡品牌Manner一门店内,有顾客与店员产生争执,顾客称要投诉该店员,随后店员情绪失控,将咖啡粉泼向该顾客并大喊,你投诉呀。而这一事件引发讨论的同时,也带来人们对Manner咖啡师高强度工作情况的关注。
不仅仅是出餐问题,去年年末,也有瑞幸咖啡师因品牌要求一小时洗手一次,导致手烂的事情冲上微博热搜。随后,从2024年1月8日起,瑞幸店员的洗手频次从一小时更改为两小时一次,这或许从一定程度上修复了员工与品牌之间被撕裂的伤口。
显然,如何在门店管理与员工关怀之间做出更具人性化的平衡动作,是包括霸王茶姬、瑞幸、Manner在内的品牌,在激进扩张的时候也需要持续修炼的管理课程。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