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小米汽车官网
7月12日,据工信部官网披露的第385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出现四款小米牌纯电动轿车,值得关注的是,其企业名称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这意味着,小米汽车已经从北汽集团的旗下独立出来,小米汽车取得独立造车资质,其生产企业名称也由北汽更换为小米。这一步骤可能是小米进一步发展和扩大在汽车领域的影响力的重要一步。
据企查猫显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11月18日,注册资本100,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雷军,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车整车制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技术研发;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限动力总成系统、汽车电子、新能源专用关键零部件等项目);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电动机制造、电机制造、其他未列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以上制造业限节能环保、数控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印刷电路板等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生产制造环节除外)等。
其实,早在去年8月,小米已获得中国国家规划部门的批准,开始生产电动汽车。这意味着小米已经得到了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的批准,允许其进入电动汽车制造领域。据知情人士透露,发改委在本月早些时候批准了小米制造电动汽车的计划。这也使得小米成为自2017年底以来第四批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企业。
小米自从2021年3月宣布造车以来,业内一直高度关注小米汽车的发展模式等问题。然而,唯独在获得制造资质方面,一直没有确凿的消息。早些时候有市场传闻称小米计划收购北京宝沃汽车的生产资质,然而在今年6月,北京宝沃却申请注销了汽车生产资质,打破了这猜测。
据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曾言,小米汽车,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对于这种不骗补、不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企业,相关部门自然应该支持。
从小米汽车取得独立造车资质回看小米造车业务发展情况:
——小米汽车投资情况
2021年,小米董事长雷军宣布入局造车行业,但此时国内新能源汽车已经有比亚迪、特斯拉等龙头和蔚小理等新兴参与者,小米已经成为了较晚参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企业。再加上小米造车属于跨界行为,缺乏造车供应链和核心技术经验,所以为了顺利实现计划内汽车上市,就需要用投资和收购来换技术和时间。
因此在小米宣布造车之前,小米系旗下的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顺为资本以及小米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便已经开始在汽车产业链上做了大量投资和布局,甚至在2015年参与了蔚来的A轮融资、2017年参与了小鹏汽车A+轮融资。
从小米集团、小米长江产业基金、顺为资本等小米投资主体的投资数据来看,小米从2011年便开始布局汽车领域,并在2021年宣布造车以前已完成汽车领域投资事件52件,累计投资资金已达262.27亿元。宣布造车后,2021年-2022年小米投资金额和数量再次创新高,2021年达成最高投资额299.88亿元,2022年达成最高投资数量26件。
——小米汽车基本参数对比
2024年3月28日,小米在汽车发布会上正式公布了其首款量产智能电动汽车——小米SU7,标志着小米集团正式进入智能电动汽车领域,与特斯拉、吉利、小鹏等知名车企展开竞争。特斯拉Model3、智界S7、极氪007、小鹏P7i等车型的产品价格多数在20-30万元间,是小米SU7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从整体纸面基本参数来看,小米SU7在车身尺寸、CLTC续航里程、百公里加速等维度均存在一定竞争优势。其中,续航是纯电动汽车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小米SU7全系续航里程700公里起,标准款产品续航即达到其他部分车型的长续航版;小米SU7的百公里加速度是50万元以内速度最快的量产车,小米SU7 Max性能版零至百公里加速时间为2.78秒,在动力性能方面也极具竞争力。
——三大路径助力小米全面构建产业链生态系统
2024年3月28日,小米在汽车发布会上正式公布了其首款量产智能电动汽车——小米SU7,这也标志着小米集团正式由投资人步入竞争者行列。回顾小米智能汽车业务布局脉络,可以发现小米进军智能汽车领域并非一时兴起,而是通过投资产业链初创企业、深度聚焦核心技术、供应链企业深化合作逐步入局,构建一个覆盖智能汽车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
小米构建智能汽车全产业链生态系统主要分为三大路径:一是投资先行,通过投资初创企业等全面构建产业链生态;二是通过企业自研,强势切入电机、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技术环节;三是深化合作,采用直接与供应商合作方式,为智能汽车业务赋能。从环节特点来看,小米投资及自研主要集中在电动化、智能化等核心环节,在电气电子、底盘/车身内外饰主要以合作为主。
通过三大路径,小米汽车上游已覆盖电池材料、半导体等相关领域,中游已覆盖电动化系统零部件、智能座舱系统、智能驾驶系统等核心环节,下游已布局汽车后服务市场,全面构建产业链生态系统。
从小米汽车SU7的主要环节供应商来看,小米投资企业泽景电子AR-HUD产品均已供应小米SU7车型,小米SU7 Pro及小米SU7Max搭载禾赛超高清远距激光雷达AT128,具备高阶智能驾驶功能,分别于2024年4月和5月开启交付。
汽车分析师王坤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是大势所趋,虽然产品不一定是完美无缺的,但只要有需求,就会有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充电网络的日益完善,用户对于纯电汽车的接受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专家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依靠的是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今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出海也需要走本地化发展之路,实现与当地企业的深入合作、互利共赢。
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