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下午三点,在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里,作为今年最受瞩目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
据央视新闻,截至7月1日7时,深中通道6月30日15时正式通车试运营以来,车流量已经达到7.6万车次。其中,6月30日17时达到最高峰,为0.8万车次/小时。6月30日15时至24时,通车首日车流共计6.4万。
深中通道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历时七年建造,总投资约460亿元,全长24公里,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被誉为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
深中通道通车后,中山至深圳的车程将从2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内,两市将进入半小时生活圈。
这是大湾区一体化建设的重大举措,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互联互通,尤其对于珠江口东西两岸而言,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1.超级工程通车,最大受益者是谁?
一直以来,珠江口两岸的东强西弱痛点十分凸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珠江西岸地区发展水平,促进东西两岸协同发展。
互联互通与协同发展,已成为珠江口两岸城市发展的共识。
就深中通道的通车来说,深圳和中山都将成为最大的直接受益者。
随着项目的完工,会逐步推动两地资源要素走向双向流通,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资源加速集聚,促进其交易、交换、交流,带来更充分的经济潜能释放、更丰沛的要素流动以及更开放的生产生活空间。
事实上,两地具备较大的发展互补空间,深圳将作为先发地区通过强劲的辐射带动,提升后发地区的内生动力,中山有望成为深圳优质产业外溢和先进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加速产业转型,更好地承接深圳的生产需求,深度构建并融入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深中一体化的的核心和关键是产业一体化,我们可以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去解读这一互通互联带来的协同作用。
今年以来,深圳继续聚焦20+8产业集群,打造了2.0版,例如,新增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中的人工智能升格单列为1个产业集群。
图片来源:深圳市质量协会
而近年来,中山深入对接深圳20+8产业集群,与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融互补,已形成涵盖集成电路、智能网联、平板显示、电子元器件等领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下一步将协同深圳重点谋划推进深中重大产业合作平台,推动中山深度嵌入深圳产业分工体系,通过产业集群协同布局、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等举措,积极探索产业融合新模式,增强区域产业链应对外部冲击韧性,有效支撑大湾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一幅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链主+中山配套、深圳研发+中山转化的发展蓝图将徐徐展开,加速推进深中一体化,进而辐射和服务于珠三角制造,打造出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新支点。
2.深圳总部+中山制造
实现企业降本增效发展,高速补足产能短板
首先,深圳是世界级的深圳,作为创新高地、金融高地兼人才高地,用40年走过了很多国际化大都市花了上百年才走完的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如今在全球舞台上大放异彩。
这里的总部经济发展已蔚然成势,是深圳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全市商事主体总量达425.75万户,其中企业主体达261.31万户,商事主体规模和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拥有本土世界500强企业11家,以及有约30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深落户。
深圳的发展门槛在不断上升,汇聚的资源也更为密集和高端。而深圳和周边城市的联动,往往将自身的科技资源、研发实力向对方渗透,在带动当地产业升级的同时,也令自身的产业供应链不断完善,利于产业价值链整体跃升,推动区域的融合发展。
深中通道开通后,这一互联互通可大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补上企业高速发展过程中的产能短板,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性。
值得注意的是,深中通道东起深圳市宝安区鹤洲立交,西至中山市横门枢纽,宝安起着深圳向湾区集聚融合的核心枢纽功能,目前深圳有六大总部经济聚集区在宝安布局,根据智慧招商系统,这里拥有超10万家战新企业以及3419家高新技术企业,促进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以影石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受到瞩目。
影石聚焦全景相机、运动相机等智能影像产品,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公司已连续五年在全球全景相机市场市占率第一。公司总部在深圳,其中一个生产基地位于中山,正加紧建设位于珠海的办公中心。
另外,深中发展低空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中山的翠亨新区、火炬高新区距离深圳、东莞、广州等地的直线距离很近,在低空经济中的低空物流运输上存在潜力。
深圳智航无人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金良表示,如果能够再得到中山市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支持,我们会考虑在中山设立新的生产基地,将我们的载人飞碟产品落地中山,扩大我们的产能,满足更大的市场需求,更好地推进我们公司的低空经济战略。
一边是深圳的总部资源丰富,科技创新能力强劲,一边是中山制造业基础成熟、产业链相对完备,企业的成长空间不断拓宽,深圳总部+中山基地发展模式受到瞩目。
3.深圳链主+中山配套
助力企业延长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深中通道开通后,供应链的互通互联会更加方便,在成本上更有优势,在品质和交期上也得到保障。
目前中山深度参与深圳产业链分工,协同发展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着力构建‘4+6’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事实上,优质项目进驻对产业空间有着高要求。中山统筹谋划十大现代主题产业园,包括深中合作创新区、翠亨科创产业园、中山健康医药产业园、中山半导体产业园、中山高端显示产业园、中山新能源产业园等,旨在打造深圳链主企业专业配套园区和定制化高标准工厂。
根据深圳卫视深视新闻,中山翠亨新区湾区未来科技城距离深中通道出入口仅5分钟车程。这里的建设与招商同步进行,目前已经吸引一批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的企业意向入驻,园区聚焦重点产业链的打造,将产业协同的范围从单一企业拓展至整个产业链。
这样的例子只多不少,根据中山火炬发布,近年来,火炬高新区规划总面积102平方公里的深中合作创新区,扎实谋划湾区光谷湾区药谷湾区智谷三谷产业空间,吸引深圳产业资源要素流入,推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光电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如今,比亚迪、东方龙大、彩迅、朗翼、智岩等一批来自深圳的项目已落户深中合作创新区。
根据宝安日报,为进一步深化深圳链主+中山配套合作模式,2024年至今,中山市计划新动工深圳重点工业项目13个、计划投资总额54.8亿元。
4.深圳研发+中山转化
赋能企业升级转型,科技注入新动能
作为中国硅谷,创新一直是深圳高质量发展的主动能、核心动能,先进制造业牢牢撑起经济底盘。而深中通道将带来的深圳科创深圳人才资源也会为中山带来新活力。
目前,火炬高新区和翠亨新区是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引擎、主阵地,前者是中山市光电信息产业的主要集聚地,后者作为深中通道登陆珠江西岸的桥头堡,有望全面对接深圳产业资源,为深圳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提供空间。
举例来说,生物医药产业是翠亨新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也被深圳列入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范畴。随着两地的协同布局,产业创新生态不断完善,有望打造出涵盖研发、生产制造、市场销售等环节的生物科技全产业链。
中山还大力引进深圳数字+设计+资源,加快赋能中山制造业转型升级。目前正积极对接深圳华为、腾讯等多家行业领先的工业互联网与数字技术平台,有20家深圳企业入选中山数字化智能化供给生态资源池,推动了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格创东智科技等与中山企业组建数字产业生态,引进中软国际落户东区、深圳华工能源落户小榄。
具体来看,根据深圳商报报道,中软国际已在中山打造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基地,带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深中通道开通后,它将充分利用深圳的技术优势,带动中山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
目前公司在中山已打造了中软鸿联(中山)数字赋能平台,成功帮助霞湖世家、TCL等企业完成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帮助中山制造业企业发挥生产端的优势,加速深圳科研创新成果在中山的转化落地,进一步推动深中产业一体化的进程。
5.大湾区变小,深圳变大
交通会打通区域板块的功能动脉,激发产业潜能,带来经济活力,赋能地区的发展建设。
如今,深中通道会进一步打开湾区极点城市联动建设的想象空间。
目前,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深圳-香港-广州集群排名居全球创新指数科技集群排名榜第二位。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从2018年10.8万亿元,到2023年突破14万亿元,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
图片来源:WIPO中国办事处
目前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跨海通道,不仅有北部的广州南沙大桥、东莞的虎门大桥,还有南部跨越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桥,如今深中通道的建成将实现大湾区A字形交通网的关键一横。
从黄金内湾范围来看,深中通道作为连接深圳市和中山市以及广州市南沙区的跨海通道,通过南中城际、深南中城际,横琴、南沙、前海三大国家级平台将形成互联互通的快速通道,形成新区势。
深中通道不仅是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脊梁,更将成为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加强产业协作、提升城市群竞争力的核心纽带,大湾区变小了,而一个大深圳正在形成。
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