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6月24日上午,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分别授予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是著名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他长期致力于提升我国测绘遥感对地观测水平,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深入研究,成功攻克了卫星遥感全球高精度定位及测图核心技术,解决了遥感卫星影像高精度处理的系列难题。李德仁院士带领团队研发的全自动高精度航空与地面测量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在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建设中的能力,为我国测绘遥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另一位获奖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35岁当教授,42岁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50岁攻克量子世界难题,61岁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薛其坤院士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首次发现异质结界面高温超导电性……他用一个个重量级科学发现,助力我国量子科学研究跻身世界第一梯队。他在1998年通过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回国,加入物理所工作,开始了他在中国科研界的辉煌篇章。2005年,他转至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并于同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那一批当选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在攻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高地长达4年的时间里,薛其坤院士与团队成员共同奋斗,每周坚持召开组会汇报实验进展情况。
量子信息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量子信息是指利用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通过量子系统的相干特性(如量子并行、量子纠缠和量子不可克隆等)进行计算、编码和信息传输的全新信息方式。量子信息主要涉及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三大领域。在提升计算能力、加强信息安全、提高传感测量精度等方面,量子信息具备超越经典信息技术的潜力。
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量子信息产业的投入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中央和地方加速推动其发展。我国的量子信息政策演进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重点在推动量子信息关键技术研发,第二阶段致力于推动产业化试水,而第三阶段国家政策更加注重产业化发展。
从专利地域分布来看,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技术的专利前三来源地均为中国、美国和日本,说明这三个国家在量子信息领域的技术创新非常活跃。在政府的主导下,中国在量子信息技术的基础科学和系统研发方面正在迅速增长,并成为与美国和欧洲相媲美的竞争对手。此外,从专利申请人国别来看,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专利的前十名申请人也多来自中国、美国和日本企业。
从投资总额来看,2023年全球量子信息投资规模达到386亿美元,其中中国投资总额达150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一,可见我国对量子科技发展的资金投入力度和重视程度。
当前,量子技术正处于产业化的初期阶段,但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在量子信息三大领域。综合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市场规模来看,预计到2025年,全球量子信息市场规模将达到101.65亿美元,而到2030年预计将达到1300.77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6.5%。
我国在量子信息产业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在量子计算领域,我国是唯一在光学和超导两种物理体系都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的国家,牢固确立了国际量子计算研究第一方阵的地位。我国构建的76光子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在国际上首次在光量子体系实现了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而最新的九章三号更是实现了255光子的相干操控,再次超越加拿大量子计算公司Xanadu,成为光量子计算的世界第一。在超导量子体系方面,我国先后构建了62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和66比特的祖冲之二号,在超导量子体系实现了量子计算优越性。这些成就表明我国在量子信息产业领域具有强大的实力和潜力,并且在国际上取得了重要的领先地位。
产业研究院认为,当前,量子信息是我国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战略领域之一,或将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我国科技企业高度重视量子科技的研究与发展,量子科研成果不断增加。其中,量子通信领域的创新活力竟相奔涌,国内目前已发布高速量子密钥分发设备、量子卫星小型化地面接收站、单光子探测器等核心产品。
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