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茅HR成长社
前几天,跟朋友一起去看了《年会不能停》,总体不错,值回票价。
今天想来说说这部电影。
大鹏饰演的钳工胡建林因为一个意外,阴差阳错被调入总部,从蓝领钳工变成白领HR,与白客饰演的人事经理马杰和外包员工潘妮组成搭档,因与大厂环境格格不入闹了不少笑料。
胡建林对HR的工作一窍不通,输出职场“废话文学”,活脱脱的那些工作中草包领导的形象。这部电影中,大鹏这个角色展现了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一面,但他幸运的是,一顿骚操作之下反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职位连连攀升。
后又正值公司面临现金流断裂,大裁员之际,胡建林原来所在的标准件厂由于产品质量不达标,全厂所有员工即将被裁,胡建林意识到这是栽赃陷害,一番调查之后,真相水落石出,公司副总为争权夺利,打压另一位高管的势力,指使标准件厂员工庄正直用外面小作坊的劣质产品偷偷掉包标准件厂的产品,最后在公司年会上揭发了副总的阴谋,董事长拨乱反正。
这两年翻拍故事旧故事太多了,因为原创就是很难,原创一个属于中国本土当下都市的故事更难。
《年会不能停》完美做到了。
讽刺我们真正想讽刺的,嘲笑我们真的想嘲笑的,不欺软怕硬不虚与委蛇不煽动廉价情绪不偷懒耍奸,把真实职场精选加工成好戏,再提炼出成熟的价值观,关怀与批判并存。
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更像是一个时代的声音,为那些在职场中默默奋斗的年轻人发声。
02结尾细思极恐网上也有人说,这部电影是真实的职场内核,但套了个童话故事的结局。
而我认为,电影里主角团能赢,不是因为直言敢谏扶摇直上的、不是因为正义,而是因为站对队了。
主角团翻盘靠的全是董事长“青天大老爷”式的机械降神,看起来是主角团通过矛盾公开化,把董事长在员工面前架起来,首先破了副总想削弱董事长力量的棋,因为裁员计划公司的股票已经开始一跌再跌,那个鬼畜视频误打误撞成了投名状,丑闻曝光解决了副总,而董事长的处理彰显了董事长的格局,企业的社会评价会因为这次丑闻甚至变好,就是皮特的那句台词这次咱们站对队了吧……
所以说,结尾并不理想主义,反而细思极恐。
想想剧里教的当领导的三板斧。
1,给一个大方向,具体怎么做让下面的人自己去摸。
正好对应开头。刚开始开会的时候,董事长也是同意了裁员的,但他没说到底要怎么裁,裁谁的人,总之就是让手下看着办。
2,拉近与属下的关系。
他中间培训的时候去车间,真的是路过吗?不是故意去慰问员工拉近关系?到最后引起底层员工和中层员工的矛盾,然后再次展现亲和力。
3,让手下相互批评,把责任甩给其他人。
手底下想扳倒他的徐总和主角团斗起来了,最后他一锤定音,把想要扳倒自己的人给送进去了,锅全给徐总背了,董事长得到的只有美名。可董事长最开始自己也是同意裁员的。
也可以说是董事长的将计就计,借力打力的最好处理结果。总之对于这3个方法,董事长是真正运用自如。
5700个人被优化了,300个人保住了。换个视角董事长的视角:一场年会闹剧下来,兵不血刃的铲除了异己、在广大基层面前笼络了人心、员工感恩戴德一片祥和,还省下了给高管的巨额工资分红,升个小主管副厂长什么的,连代价都算不上。
所以结局还算不上理想主义,而是小人物的诉求恰巧与掌权者的利益在同一方向罢了。
boss其实只有两种,没良心和相对有一点良心的。
从boss角度TA是不希望出现两个问题的:第一,大家都很团结,因为不好管理;第二,必须允许乌烟瘴气存在,否则怎么明察秋毫呢!
再者,杰弗瑞一派本来就是公司的革新派,与高铭为首(高铭背后是董事长)的老旧派一直在斗,争的还是企业发展理念。杰弗瑞派人去收拾主角团他们时,他也说了自己不是单纯为了权利金钱,他认为只能靠他的理念才能带领公司走出当前困局。说到底还是高层的博弈。所以不管怎么斗,最惨的还是基层员工,指不定哪天被当枪使了。
电影里有一句台词让我印象深刻: “时代的列车向前,总有些人要掉下来增加摩擦力。”
时代的列车滚滚向前,但我们不是乘客,而是燃料。
让人唏嘘,互联网经济以牺牲实体经济为代价,而实体经济是一个一个人撑起来的,企业发展的代价就是把这些人磨碎增加摩擦力。
虽然电影最后的结局是寄托于“开明的、慈善的”资本家董事长,但是整个电影体现出来的,不仅是明面上的一个高级钳工戏剧性的飞黄腾达,明里暗里都在讽刺老板的虚伪,打工人不是任人摆布的奴隶。
除此之外,电影最好的一点,是没有贩卖焦虑,而是用密集的笑料讲述了一个前途光明,充满正能量的故事。
在这个寒冬中给我们打工人一丝丝的慰藉,又暖又燃。
03写在最后时代背景下的企业改革谋求新出路的问题,经营不好的企业该考虑的是企业转型和发展核心技术,那个厂最后能活下来靠的是技术转型,数字化规范化已经是现在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像新星那种靠偷工减料减少员工数量用劣质产品来压降成本小厂最后也很难有出路。就算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要上市或者融资,也要考虑和企业本身发展路线的适配度,而不是一味追求金融化。
就像一个方案端了40%的人的饭碗,包括总公司和下属单位不是一个世界的割裂感。
电影里裁员那段,一个单间一个单间里每个人的境遇,压榨外包工和下属企业,却能花六千万搞一个年会等等,这样的发展模式本就是不健康的。
那个副总说的那段,看大家愿不愿意为了让其他人不裁员选择自动降薪的话,也是把企业发展的问题转嫁到员工头上。从这里可以看得出,这部电影的编剧剖析得真的很透彻了。
昨天去同学家吃饭,同学说年后就准备辞职不干了。
她是某互联网公司做HR的,老板让她一星期开二十几个人,她笑着说干着损阴德的高危工作,真怕自己哪天上班就被人打了。
其实干人资的也有很多无奈。
现实里中小公司的HR并没有像电影里的人事有那么大的权力,绝大多数HR,就像个白手套,真正操纵的手其实还是企业老总。
电影中有一段人资部两个经理互相掣肘的戏很真实。他们分别是两个副总的木偶也是安插的眼线,人事调动往往就是铲除异己,权利更迭。
想起很多年前听到lol里盖伦的一句台词一直印象深刻“这个世界需要希望”,那就要多一点“理想主义”,少一些无奈的“现实主义”。
好像咱们步入社会之后,做人做事儿的角度并不是坚守自己的底线,而是不断调整自己的底线来适应所处的环境,实际上就是被驯化的过程。
还是敬佩那些革命先烈,冒着牺牲自我的决心发动变革、坚守初心,永远相信自己的决断,对社会上一切不公的事情说不。
在这样一场电影中产生了这样的共鸣,真的是很神奇。
所以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啊。
所有玩梗产生的笑料,都是对于我们生活写照的回旋镖...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