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排:Sunnyue
审核:Sunnyue
前几日,淘宝头部主播李佳琦称今年6.18大促是最难的。
通过比对近两年双11大促期间,李佳琦的销售额从2022年的超过250亿元,到2023年的95亿,可见其中的降幅之大。
不少网友纷纷打出回旋镖,好好想想是不是你自己不够努力,为什么难?质问声层出不穷。
●图源:微博
眼看大伙都在这里放话吸引人气,那京东自然是不甘示弱,宣称全品种图书价保二到三折。
趁着618大促,与读者一同薅起出版社的羊毛,颇有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的意味。
要知道,京东去年的总销售额达到万亿,如今还想薅出版社羊毛。
于是出现56家出版社联合声明,对京东的促销方案表示反对。
三折卖书,京东打破行业平衡
高达56家出版社联合发布联合声明告知函,坚决反对京东即将举行的618图书大促活动。
其中不乏见到清华,北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较为有名的出版社。
这份联合声明也明确指出了此次促销活动的关键问题:
京东要求所有图书品种以2至3折的极低折扣参与长达8天的促销活动,时间从5月19日延续至6月20日。
如此低的折扣已经使得出版社在销售图书时处于亏损状态,这无疑是在亏钱卖书。
更令出版社感到压力巨大的是,此次促销活动还要求所有图书品种都必须参与。
●图源:联合声明告知函截图
联合声明告知函中提到的江苏圆周电子商务公司被视为京东图书关联公司。
实体书的制作涉及纸张、印刷、装订等多个环节,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
尤其是高质量的纸张和精美的印刷工艺,更是增加了实体书的制作成本。
出版社还需要支付编辑、校对、设计人员的工资,以及市场推广和渠道费用等。
这些成本最终都会反映到实体书的售价上。
随着电子书的兴起,更加方便地获取阅读内容,而且电子书的成本相对较低,这使得实体书在价格上显得更为昂贵。
京东方面则是表示,旨在通过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利用薄利多销的策略来进一步提升销量,为合作伙伴们带来更多的收益机会。
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优惠,实现真正的让利。
打的一手矛盾转移的好牌!
当今图书销售市场,电商平台占据七成份额。
出版社受电商折扣价影响,常据此推算定价。
其实出版社在定价与销售策略上早已失去主动权,受电商平台牵制。
销售定价是你京东,进货定价也是你京东。
卖得越贵,出版社越穷
出版社夹在中间,明显成了一个受气包。
谁又何尝不想自己的产品卖出高价,卖出更多利润呢?
只是作为底层农民,更多的利润已经被平台这些经销商拿去了。
电商平台压的折扣只会在价格战中越打越低,为了保全自己的那份蛋糕,出版机构又只能反向抬高定价。
然而,读者们所能看到的只是书价的不断攀升,这个锅自然是甩到了出版社头上。
卖得越贵,越赚不到钱,简直是倒反天罡。
维护利润这根弦,就在出版社和电商平台之间的反复拉扯中断了。
还有没被提及的一点,就是书号。
所有书籍必须拥有书号才能在市场上进行销售。
没有书号的书,也可以印刷,但只能供内部学习交流使用,不能拿来出售。
每个书号需先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备案,随后由总署统一分配给各出版社。
因为对书号管理严格,数量有限,各出版社分配额度往往不多,这也是卡出版业脖子的上帝之手。
可供出版的书本就不多,更何况现在买实体书的人越来越少,规模没有了,就更没有利润生存下去了。
出版社要维持利润不能降价,平台要引流需要低价促销;
市场化产品价格由供给和需求决定,消费者追求好书的意愿,导致读书量下降,进一步让书更不好卖了。
陷入恶性循环,实际上还是出版社一个人扛下了所有。
顶着书号限制的压力,还要经过经销商平台的折扣削减利益,在最不能动的价格上动土,还要经受读者的埋怨。
在互联网浪潮席卷之下,老牌书业无疑需要顺应时代的变迁,但一次次的革新与转变,往往都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外包装的展示,也很重要
图书本就是在表达作者的思考或者想法,但为何到了真正需要展示的环节却默不作声?
看书的人越来越少,看视频的人越来越多。
当娱乐成为快消,图书就更不应该定位在娱乐的对立面,而是应当作为互补成为人们的精神补给品。
在书籍销售界里,还好有个董宇辉。
他的出现强化了短视频平台在图书营销界的地位,实现了文艺带货。
●图源:抖音直播间
在2023年12月21日,董宇辉以直播的形式讲解《唐诗三百首》,短短20分钟内便成功售出惊人的20万册。
接下来的四个小时直播中,他再次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将《人民文学》的销量推至99.2万册的高位。
原本印量仅为60万余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在董宇辉的强烈推荐下,其总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600万册。
之后开始有不少人效仿,本来最不好卖的实体书籍,反而成了香饽饽?
根据《2023抖音电商图书消费数据报告》,以董宇辉为代表的图书主播们,在过去的一年里为图书创造了超4亿单的惊人成绩。
直播卖书,也成了出版业抵制京东618的新路子。
董宇辉的直播间强有力地证明,当图书优秀的内容得到足够的展示,再冷门都会成为爆款。
没有特别之处的网红开直播都有一大把网友驻足观看,其中不乏有人上了主播的购物拼车。
每当观众读者疑惑发问:到底谁在直播间买东西?
答案也许就藏在那用热情让观众冲昏头脑的网红以及背后运作的团队手里。
那些真心热爱书籍的人,心中都设有一条坚定的价格防线,不会轻易逾越。
那些总是怀揣着免费获取心态的读者,其实也从未真正进入出版业的服务视野。
在当下这个以内容为主导的时代,为优质内容付费的理念已经广泛被大众所接受。
出版业所面临的挑战,并非市场的短缺,而是如何找到一个能够深深触动读者内心的声音。
实际上,出版业所缺乏的,正是那种因长期隐藏在幕后而逐渐失去的前台表达能力。
出版业应当更加主动地走到台前,用更加直观和鲜活的方式与读者进行互动。
确保每一本精心打造的书籍都能找到与之心灵契合的读者。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