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iphop村
什么是边际效应?在经济学中,边际效应多指消费者在逐次增量使用某种消费品时,消费品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虽然带来的总效用仍然有可能是增加的。
这样解释听起来很高大上,含义却简单,就是每新增一个单位的A,能带来B增加的量。
用经济学家教授薛兆丰的说法就是“新增带来的新增”,下面举个例子: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饥饿的人需要吃四个馒头才能填饱肚子,他在吃第一个馒头的时候会很明显感觉到饥饿感在减少,也就是说编辑小勇在这个时候是最大的。
在吃第二个、第三个馒头的时候,饥饿感的缓解会越来越不明显,也就是说边际效用在逐渐减少,到了第四个馒头的时候,他其实已经八九分饱了,这个馒头其实已经可吃可不吃了。
上面这个过程说明了多吃一个包子给你带来的享受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有时,当边际收益小于0时,给我们带来的总效益有削弱作用。
下面的函数图解释了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
假设一架飞机有200个座位,它北京飞上海飞行一次,所消耗的油费、人工费、折旧费等加起来,共计成本10万元人民币。
每个座位的平均成本是500元,机票市场价是1000块钱,那么如果在飞机临飞前,有一个乘客只愿意支付300块钱,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票吗?
照理说,票价不应低于成本价格。
但是,在临飞的时候,每增加一位乘客,公司所支付的成本非常低,可能也就是一份航空餐的钱,几近等于零。
这时,航空公司是乐意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飞机票的(反正座位空着也是空着)。夸张的说,从边际成本的角度来看,飞机起飞前的座位,理论上可以只卖一块钱。
类似的运用例子还有很多。
例如钱大妈的“不卖隔夜肉”。一般而言,肉类生鲜的保质期只有2天。
钱大妈每天晚上七点开始打折,每半个小时减一折的策略,让可能卖不出去导致过期的肉很快就清空,避免了卖不出去销毁的情况。
相比都卖不出去,能赚回一点是一点,这就是边际效应的灵活运用。
边际效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它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为了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应该把成本花在收益最大的事情上。
用边际效应思考,能帮助我们付出的成本,都能拿回足够的收益,可以让我们每多花的一分钱,都带来足够高的满足度。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寒冷的冬天,他们找到了一个流浪汉。
流浪汉衣衫褴褛,连一双靴子都没有,寒冷的冬天让他很是痛苦,他迫切需要一双靴子来御寒。
这心理学家安排人给流浪汉送来了一双靴子,这是别人不穿的旧靴子,样式过时,还有些破旧开线,尺码也比他的脚大。
心理学家让这位流浪汉评价一下这双靴子,流浪汉说:“这是最好的靴子,比别人的靴子都要漂亮。”
接下来的几天,又有一些人陆续给流浪汉送来了更漂亮、更暖和的靴子。心理学家让流浪汉再评价一下这些靴子。他发现,流浪汉给这些靴子的评价越来越一般。
这个试验告诉我们,人们对物质价值的认识不是来源于物质本身,而是出自自身的需求欲望得到的满足程度。
对于同一种商品,人们心理上的满足感在逐渐降低,也就是商品的效用越来越小。
(当然这种效应并非绝对,比如对集邮爱好者来说,最后一张邮票带来的满足感要远大于前面几张。)
边际效应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可以看作是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但雪中送炭却更能满足一个人的需求,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雪中送炭的边际效应更大,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获得对方的好感。
对于身处困境的人,雪中送炭甚至能改变他们的一生,相反,对于青云直上的人,同样的支持在他看来或许不值一提。
所以说,雪中送炭的边际效应要远远大于锦上添花。
在人际交往的时候,我们的付出也要讲究时机,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换来对方的感激。
比如对方青云直上,风光无限的时候,我们的付出只能是锦上添花,并不会给对方留下什么印象。
如果对方陷入困境,步履维艰,我们提供的帮助则会被对方铭记于心。
总结边际效应提醒我们,需要考虑资源的有效配置,随着单位变动的增加效果递减,我们需要权衡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通过评估各种选择的边际效益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避免资源浪费。
时间管理的优化也不可或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效率可能会下降。
因此,我们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能够产生更大回报的任务上,以提高工作和生活的效率。
当边际效应递减时,我们可能会陷入短期获利的诱惑。
然而,长远利益往往取决于更持续的努力和投资。
在日常中,我们应该明确目标,坚持长期规划,避免被短期效益所迷惑。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