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情报网

脱包投放一年了,你的效果怎么样?

蓝海情报网 160

脱包投放一年了,你的效果怎么样?

来源:三里屯信息流

大家好,我是宁阿姨。

去年6月份,腾讯广告下线了行为兴趣定向和二方人群包功能(俗称脱包),开启新纪元。彼时讨论声一片。

大家不理解为啥要这么搞,以及投放效果会不会受影响。

现在一年过去,自己的效果都已经看到了,不用再怀疑。我跟很多做投放的朋友聊过这个事情,今天好好写一下这个广告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谈谈我的理解。

我会在本文中说清楚这三个问题:

1、为什么要脱包?

2、脱包之后怎么找人?

3、脱包之后效果究竟怎么样?

01为什么要脱包?

广告投放可以简单地分成两个环节:找人和转化人。

早期模型确实需要依赖人的经验来教它什么样的人会转化,所以有了一系列定向功能,让人把自己的经验喂给模型。

可以说,模型越弱,越需要人的经验;而当模型变得更强大时,人的经验就变得不再重要——甚至人为的定向反倒会束缚系统找人的能力,添乱。

时至今日,广告系统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数据和经验,已经没有任何人敢自称比广告模型更理解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用户了。

所以,为什么要脱包?

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现在模型已经非常强大了。

再说一下我自己的感受。人的经验是会有局限的,对于做成的事情往往会产生一种路径依赖。比如,对于投放重度游戏来说,我们会倾向于加入很多人群包,觉得这样效果很好,很多人就会只投这波人。

但这种做法会产生三大问题:

一是,这波人会越来越贵。因为大家都在抢这一小撮人,导致内卷严重,效果越来越差,投放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

二是,会错过很多潜在的机会。包外面的人可能更便宜,而且也有可能会转化,只投包就会错过这些人。

三是,容易形成投放垄断,中长尾厂商会被饿死,整个投放生态的健康会受到影响,是不可持续的。

这些问题是早就存在的。因此,我从2016年入行开始,就会同时投放通投和加定向两种设置的广告,长期做对比测试。

我亲身的经验是,即便是那种深度转化成本高达几百的重度游戏,有的广告通投的效果也很不错,也能跑起来。

正如《计算广告》刘鹏老师提到的:脱包是将人群挖掘这件事,从碳基的人类经验驱动,升级到了硅基的算法建模驱动。

脱包能够强制性突破广告主的刻板印象,非常有利于受众的破圈。从腾讯广告游戏行业的整体数据可以看出,脱包这一关键策略,对大盘消耗和游戏行业付费人群总量都起到了良好的刺激作用。

这么长时间过去,系统能力确实更强了,我们也该放手了。

02脱包之后怎么找人?

一提到脱包,大家都会想:脱包之后我们该如何找到人呢?

对于接了RTA的广告主就不用多说了。

但对于普通广告主而言,广告商品化无疑成为一种更为重要的找人方式。

那么,广告商品化跟定向有什么不一样呢?

答案是退了一步。

定向是:广告主自己选我想要什么样的用户,性别、年龄、有过什么样的行为……然后在系统里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用户。

广告商品化是:不需要说你想要什么样的用户,只需要说清楚你的产品是什么即可。系统会自动去寻找对投放的产品感兴趣的人。

这样做不仅会更准确,投放的效率也会提升。每个环节各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广告主了解产品,那就说清楚产品;广告模型再去做匹配,能减少人为的局限性,量级也会高很多。

越是能够清楚地告诉系统你的产品是什么,卖点是什么,系统也就能越快找到合适你的人。这是用好广告商品化的关键。

腾讯广告在广告商品化这一块起步比较早,对广告行业的理解也更深,在多个垂直行业中都可以看到商品化思路的影子。

腾讯广告针对不同垂直行业,搭建了比较完备的知识图谱,包括小说阅读、视频直播、生活服务等行业,部分行业商品标签覆盖率甚至高达86%。

再比如,近期腾讯广告也在游戏行业重磅推出了游戏知识图谱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对游戏产品标签进行细致的拆解,包括这款游戏的玩法是什么、画风是怎么样的、属于哪一类游戏等等。系统只有在深入了解这款游戏的基础上,才有能力推荐给更匹配的用户。

可以说,广告商品化是广告行业一次重要的创新!

此外,通过创意来反向筛选人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这个跟之前的操作没差别,但是变得更重要了。

正如我之前采访品众创新腾讯运营总经理张大波时,他提到的:素材能力将是投放的终极赛场。这就需要优化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出更好的创意上。

03脱包之后效果怎么样?

整体来说影响不大,毕竟模型发展这么多年,已经变得非常强大了。

即使退一步来看,广告主还是那些广告主,用户还是那些用户,打乱一下也应该是有人坏、有人好。

我们先来看一下具体的数据(不方便写得太详细,但是可以看个数据规律):

某大厂的一款重度游戏,在日常稳定投放的阶段,去年6月份消耗1300万,首日ROI11%。6月底采用脱包投放,导致刚开始消耗不出去,量级下降。

然而,经过两周的时间,投放情况逐渐恢复。7月份消耗1100万,首日ROI10%。

到了8月份消耗明显上涨,跟脱包之前比也涨了30%,达到了1700万,首日ROI达到了13%。

脱包投放一年了,你的效果怎么样?

我们拉一下其中一个账户7月份的数据,看一下数据规律:

脱包投放一年了,你的效果怎么样?

开始消耗掉了是因为新广告计划冷启动困难,量级掉了近50%。

随着切换通投和加强深度数据对接之后,明显感觉触达的人群范围扩大了很多,单天消耗量级比脱包之前提升了近1倍!

由此可见,投放在少了包这一抓手后,效果反而朝着更加正向的方向发展。也说明了,依靠系统算法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创造新的机遇。

脱包投放一年了,你的效果怎么样?

腾讯广告公开给过一组数据:在推行脱包之后,整个游戏用户的大盘ROI提升了十几个点。

另外,脱包对于游戏投放来说,还有三个观点补充:

从品类来看,脱包后更有利于泛人群品类、新内容品类成长起来。同时,对于垂直品类,系统也能对目标人群的量级进行拓展。

从投放策略看,脱包后要迅速使用ROI出价工具+通投+深度数据合作的组合拳,才能最大化的保证投放效果。

从甲方规模来看,脱包投放除了可以帮助头部游戏厂商实现人群破圈,对于没有人群资产优势的中等/小体量广告主而言,脱包也能帮助他们在短期内更好地触达核心人群,提升广告消耗和效果,快速成长起来。

看到这,投放其他行业的小伙伴肯定会想,上面都在讲游戏行业的脱包效果,代表那其他行业脱包投放后效果也是正向的吗?

我再来分享两个案例。

案例一:某相亲产品

定位是父母给孩子找对象。与传统的婚恋产品有明显的差异。目标人群单身狗的父母,且父母有线上相亲和付费的意愿,明显目标人群比较窄。

在投放中长期面对广告计划跑量难的问题,尽管广告主上传了一方数据辅助找人后,量级没有提升,成本也比较高,后端付费ROI比较差。

看似已经一盘死棋,但脱包后效果又如何呢?

借用模型推荐探索目标人群,量级和后端均明显提升,广告消耗从日均4w提升至17w,成本降低了60%,付费ROI提升了40%!

用户规模从去年的100w+,提升到了目前的500w,增长了三倍以上。该产品在腾讯广告的投放占比也从15%提升到70%。

案例二:某付费小说/短剧

该产品链路就是通过投放公众号关注/企微,引导用户点击进入,通过一系列的运营实现付费转化。之前该产品主要选择绑定人群包投放,但量级一直起不来。

然而,在脱包投放之后,配合企微链路的优化,对比历史绑包投放数据后发现,拓展了30%的包外用户,实现了目标人群的破圈。

腾讯广告发展到目前的阶段,脱包是对整个生态都非常有益的事情。无论是游戏,还是其他行业,我们都应该勇于打破固有的思维惯性,紧跟媒体的发展步伐,才能实现投放效果的根本提升。

04总结

总的来说,账户操作解决的是找人的问题,而系统在这方面具备更大的优势。智能化是时代发展必然的趋势。浪潮已经打来,越早适应、越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作为优化师应该更专注于做像创意这一类有创造性的事情,因为不管你找到了多匹配的用户,最终决定用户会不会转化的还是创意。在不久的未来,创意一定才是营销的本质。共勉!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