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之中,会减少一部分消费者,影响了市场消费的积极性,最后反应到种植端,降低了种植者的积极性,形成了恶性循环。因为每个消费者对于农特产品的认知都不一样,农特产品一般都是和吃有关,或者和装饰、和用具有关。
乡村振兴,农特产品如何打造品牌
乡村振兴过程中,售卖的产品和服务,是以农特产品居多,但全国的农特产品众多,且产品高度雷同,没有品牌的与有品牌的产品相比,不但销售速度不一样,价格也会相差很大。特别是一些散种散养的农户,他们的产品销售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如何打造农特产品品牌,并利用品牌效应带来增值创收,就迫在眉睫了。这不仅仅是某一个村,某一个镇的事情,而是参与到市场中的每一个农户都需要去关注的重要事项。
那么就会有人会钻牛角尖了,针对散种散养的农户来说,如何打造品牌和利用品牌呢?如果非要回答这个问题,那这个就需要当地的合作社、村集体农特产品企业、当地品牌电商和基层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了,首先对其开放品牌使用门槛,然后教会这些散种散养农户,按照既定的品牌标准进行相关农特产品的生产、分类分拣,并形成缔约关系,以便农特产品的品质溯源,这样就让散种散养的农户所出产的农特产品有了品牌的能量加持和赋能,让农特产品的附加价值与议价能力得到提升。
除了上面所说的,小规模散种散养的农户,也可以开创自己的品牌,首先得给自己的产品取一个名字,找专业的人士进行简单的视觉包装,这个视觉包装也不一定会花很多钱,现在很多创意平台上,设计费用比较便宜,包括宣传视频拍摄制作价格也非常低廉,因此不需要担心费用问题,当然想不花钱,不太可能,除非你有值得交换的东西且对方愿意交换才行。
有了好的名字和专业的视觉包装,那么就需要有好故事,这个故事可以是种养的环境关联、过程中发生的趣事、个人的情怀、创业初心等等。总之一定有故事,不能直白的说我的产品就是好,也不能用欺骗的手法来讲故事,或者展现产品,例如某些主播在干树枝上绑上果实,然后欺骗观众说是树上本来的果实,如果这样,那么只会让你的客户远离你,甚至会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当然对于小规模散种散养的农户来说,品牌的建立不是短期行为,需要的是长期坚持,并且诚实的对待你的每一位客户,因为对于这类农户来说,其品牌就是个人的信誉,也是你所出产的产品的信誉背书,所以不能有任何的欺骗行为。虽然品牌所承载的产品不是特定的类别,有可能夏天是种植类农特产品,冬天就是养殖的农特产品。因此品牌本身的信誉就非常重要,不怕你的产品没标准,就怕你没信誉,因为你的客户知道,散养散种的随机性比较大,他们喜欢的就是这种非人为控制的自然型产品,所以作为售卖者本身不必计较产品的非标,但一定要爱自己的信誉如性命。
对于规模化生产的农特个体企业、集体企业、商业企业来说,不管规模大小,不管是通过线上销售,还是线下销售,不管是走流通渠道,还是做定制型生产,都需要有品牌的支撑,而且一定要有产地型品牌意识,因为产地品牌就意味着产品有基本的产品保证,这就好比不在茅台镇生产茅台酒,那就不正宗。不在牛坑马坑出产的肉桂茶,就是不是顶级肉桂茶一样。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自明的。所以一定要让自己的品牌与产地进行关联。所以一般在运行时,最好能单独的注册与运营公司名称不一样的独立品牌名称,这样也便于运营公司可以多业务、多品种运营,同时也便于规避其它的商业风险。
当然也可以把自己作为独立的供应商,为当地农产品综合公共农产品品牌服务,或使用当地综合公共农产品品牌,这个根据具体的业务规模和产品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是单一产品,且产量有限,做品牌服务商相对划算,这样可以在不进行大规模的品牌运营投入的情况下,保证产品有品牌和附加值的存在,从而保证经济效益。如果规模足够大,产量足够高,争取品牌授权,那就相对经济,因为规模优势、经验优势可以独占品牌的单品类资源,争取更多的溢价空间。
如果农特产品的生产运营企业,实力足够大,也可以学褚橙的模式,自己完全打造独立的品牌,但是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褚橙的品质,确实就是标准化、工厂化生产的保证的结果,每一年你所吃到的果子,都是一样的味道,其它的一些地方的橙子,无论什么品种,都无法做到和褚橙一样的品质稳定。这不是我崇拜谁的问题,如果读者不信,你可以自己亲自测试,连续两年去采购同品种同产地的果子试试就知道了。所以自己独立创品牌,不是容易的事情,没有严谨的标准,那么第一年可能被市场疯抢,但第二年,就很难了,就会造成农贱伤农的事情发生。
当然对于很多农特产品生产和运营的人来说,都会有想自己拥有一个独立的产品品牌,如果真的具备了生产供应资源,又有自己的销售渠道,那么就必须要具备品牌运营思维,且能坚持做品牌的思想才行。很多做企业的人,都会在短期利益和做品牌之间去做选择题,这其实就是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做品牌。
现在市场打造品牌,靠的不是大投入,也不是一定大规模销售才能形成品牌。我们以白酒行业为例,众所周知,白酒行业近年来已经是严重萎缩的行业,但是听花酒却横空出世,走出了一条与传统白酒不一样的路,酒还是那个酒,瓶也还是那个瓶,市场还是那个市场,但听花酒在血雨腥风中,跳开了竞争,活得滋润,其价格还超过了五粮液和茅台。
我举这个例子说明,任何市场都会有机会,就看你怎么做,怎么去运营,如果听花酒没有做品牌的思维,我想可能也会如其它酒厂一样,讲着传统的故事,走在传统的市场,用着传统的模式,最后可能也会小有成功,但绝对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大成功。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产品是针对谁服务,由谁来买单,是用价值定价,而不是类比定价或者成本定价。所以首先得把自己的消费人群定位清楚,把自己的市场定位清楚,再说自己的产品生产,用什么样的标准,用什么样的包装,而不是产品出来以后,才盲目的寻求市场、寻求消费者的认可。这就需要在种养殖前看清楚自己的所需所求。
当定位清楚之后,就需要为消费者塑造独特的价值,这种价值一是产品本身的物理性的功能价值。二是产品所承载的情感价值,这个情感价值里,包含了消费者精神、社会圈层、角色、文化倾向、社会潮流等等。三是金钱价值,如投资价值、储存价值等。明确了这些价值之后,为产品寻求一个合理的定价。
当价格确定以后,为产品寻求一个合适的包装。说到包装,我们还是以水果为例,我们知道苹果这个最为大众所熟知的水果,市面上大部分的苹果包装就很丑陋,多年如一日,而且更可恶的是,售卖者在售卖时,还把其中的多层瓦楞纸板按苹果的价格售卖,最后无畏的增加消费成本,让消费者怨声载道,这就是包装失败的案例。无形之中,会减少一部分消费者,影响了市场消费的积极性,最后反应到种植端,降低了种植者的积极性,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一些地方就开始砍掉苹果树,不再种植。
我们反观某地的芒果包装,就做得古色古香,其中的防撞隔断也做得很好,很多消费者吃完芒果后,还用来盛装鸡蛋、水果,或者作为储物箱使用,实现了环保循环,也实现了包装的品牌再传播。所以产品的包装不仅仅是包装产品那么简单,还兼具品牌传播与形象塑造、价值提升的功能。
有了好的包装,还需要让消费者获得这些产品时,有仪式感,从渠道、物流、开箱、使用的过程都要有仪式感。这也是很多网络购物狂为什么喜欢不停的买买买的原因之一,因为在拆快递过程中,让他们有一种期待感、仪式感,拆开之后有一种满足感。虽然他们知道是什么,依然还是迫不及待,依然会在拆开包装的那一刹那有惊喜感。至于应用什么的渠道、用什么样的物流方式、用什么样的仪式感征服消费者,这需要视具体产品而言,这里就不赘述。
至于农特产品的服务,很多人会说,都是吃的,会有什么售后服务呢?大不了就是问下收货的感受,或者如很多电商商家一样,塞一张要求评价的卡,给予红包回馈而已。也没什么新鲜的。其实这个说法,在笔者看来可能是略显粗糙了一点。因为每个消费者对于农特产品的认知都不一样,农特产品一般都是和吃有关,或者和装饰、和用具有关。那么如果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可以在消费者收到产品时,可以根据物流信息的反馈,直接电话提醒消费者收货,并向消费者说明包装情况,开包装的注意事项,或者可能有什么意外情况,然后怎么处理意味等等,都是可以的。这样不但让消费者觉得亲切,也会让消费者觉得售卖者是负责任,是为消费者着想。作为商家本身来说,在消费者那里也再次加深了印象,有了再次的传播,与消费者建立起更进一步的联系就有了可能。那么接下来的就是可以用社群运营的模式来锁定与消费者的联系。让消费者与售卖者建立长期的互动联系,为产品的多次销售奠定基础。至于如何进行社群运营,读者可以关注笔者后续文章,或直接咨询笔者。
那么可能还有一部分农特产品生产销售服务企业认为,如果是针对大宗购买、组织型销售,会不会不需要做品牌呢,笔者认为,一样需要做品牌。例如,某个大型食堂需要采购一些食材,他们一定不会去选择批发市场的某个批发商,也不会去选择某个小商贩,更不会直接找农户采购,而是选择具有品牌的农特产品生产销售服务商,因为有品牌就代表着实力,代表着消费安全,代表着一种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的稳定性、安全性。因此针对组织型销售,一样需要建立品牌,只是建构品牌与运营品牌的模式与流通市场有比较大的差异而已。至于如何进行相应的品牌建构与运营,如果有兴趣,可以直接与笔者联系咨询。
智慧付出不易,麻烦点击关注作者,谢谢!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