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情报网

营销中的松弛感

蓝海情报网 597

营销中的松弛感

这个夏天被三条广告刷了屏。

第一条是美团在成都大运会期间的的划水高手广告。游泳队运动员们傻傻的又有点搞怪的行为,像极了每个人年轻的样子。这种幽默和松弛,在商业广告里似乎很久都没见过了。(我们被劣质的重复式洗脑广告残害已久)

营销中的松弛感

第二条海飞丝片场花絮广告也让人耳目一新。看似是代言人刘德华在发问,实则是巧妙地给出了新的购买理由,高明。

茶水阿姨诙谐花痴的样子,让整个故事显得非常轻松有趣;调侃甲方人常说的logo要大和重复再重复又让我们深有共鸣,因此有了踊跃转发的动机。

拿自己开涮、没有偶像包袱,大品牌也就真的年轻化了。

营销中的松弛感

最后一条比亚迪品牌广告与前面的有趣不同,彰显的是格局。致敬了中国汽车前辈,还提出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口号,行业新大哥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

被@到的同行车企也纷纷转发。确实,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营销中的松弛感

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松弛感的科技企业广告呢?期待。

据报道,全球巨头宝洁、欧莱雅和雀巢等品牌正在疯狂增加广告预算,而且都取得了销量的大幅增长。

宝洁:上季度将广告支出增加了4.53亿美元,并取得了超出华尔街预期业绩,包括8%的有机销售增长(Organic growth,去掉并购以及汇率变动带来的收益)以及五个季度以来美国销量首次恢复增长。

欧莱雅:上半年广告支出占销售额的比例增长了1个百分点,与一年前相比总体接近10亿美元,有机销售额增长13%;

联合利华:广告支出增长10%,上半年有机销售额增长近8%。

这些数据这让人倍感鼓舞,消费市场无疑已经开始逐步复苏,经济向好(至少是西方国家,逐渐会带动全球)。全球实力派企业在市场悲观的时候主动出手了,是不是已经走出谷底的积极信号?

联想起近期看到国内多个优质广告,也正好有这个趋势。经济快速增长期,劣币驱逐良币,现在良币杀了个回马枪。大量的优质产品、高品质广告回归,似乎回到了20年前创意行业蓬勃发展的样子。

融合了美学、科技、想象力的品牌营销行业一定大有可为,未来可期。

前些天有个新闻挺有意思,大意是吉林男子通过顺丰快递寄了一块价值近 38 万元的劳力士手表给广州的朋友,但收件人打开快递的时候,只有个空盒子,手表不见了。

正好寄件、收件人都拍了视频,证明手表确实是在寄送途中不翼而飞。顺丰的回应是10天内调查此事,如果找不到将全额赔付(38万)。

本来寄快递丢东西也蛮常见的,但这包裹价值比较高,而又有视频在手,因此顺丰想推脱责任还不太好办。

相比把责任推卸到临时工,外包人员,这个处理水平值得点赞。一是可以调查是不是内部的管理问题,二是通过公关手段,给个说法,趁机赚一波免费流量,获得好感,三是争取时间,为追究法律责任有了个缓冲。

即便是出了调查结果,问题出在内部管理上,赔上38万,也赚来了好感,比起动辄上百万的广告而言,这个公关费值。

当然,这一波最赚的还是劳力士,估计不少人上网会搜搜38万的表是啥样子。

(最新消息是手表已被找回,非顺丰收派件快递员责任,具体情况还在调查中)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人手一只儿童手表。但买什么品牌是非常有讲究的,比如这次在旅途中,小天才系的孩子们可以通过碰一碰马上加对方好友,甚至还建了群,聊天、发照片、点赞,像极了大人的社交活动。

但是,其他品牌的孩子心里就比较难受了,成了非小天才成员。

家长一般都会心软,学习上的大钱都花了,不能为了一块表被同学孤立吧,买,且必买新款。就好像出了iphone 14,谁还想要iphone 11...旧款的同学看到有功能更好的手表,又吵着想换新的...(不用像苹果、小米那样大张旗鼓搞发布会,新产品信息自传播,就问牛不牛)

别看款式不咋好看,性价比也不高,但就是不愁卖。

最近特别喜欢读彼得.梅尔的书。他写的普罗旺斯系列,还有当下手头这本《有关品味》都非常有趣。

营销中的松弛感

也许作者曾经是广告人,他的描写特别让我有共鸣感。比如他写富人的品味有定制西装皮鞋,吃松露和鱼子酱、买古件、请佣人,看似高贵,实际各种苦恼。

在轻松谈笑中有着不着痕迹的反讽。常常看着看着就会笑起来,心想也太会写了。

他提到控制体重的方法是一条定制的裤子要穿很多年,每次一旦觉得紧的时候就要注意控制饮食,我看着笑了起来。我也是啊,裤子就是我控制体重的标杆。

彼得文笔轻松,处处透露着松弛感。我想,这离不开他日常的观察、体验和思考,也跟过去工作中大量的积累与练习密不可分。

只有足够努力,持之以恒,才会有潇洒写意的文字与畅快淋漓的人生吧。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

标签:

ad2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