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元方差
很多人都读过《金字塔原理》这本书。这本书可以说是职场的入门必读书。主要讲的是结构化思维。即使你没有读过这本书,你也一定听说过结构化思维。
简单来说,结构化思维就是将事物归类分组,从原来的发散型思维变成有条理的123。
这个知识如此普及,我今天为什么依然要分享呢?
主要是因为绝大部分人对结构化思维的理解还比较浅层,归纳的内容听起来是3点,但却是伪逻辑。
今天就简单来聊一聊,如何更好地理解结构化思维。
用结构化思维归类分组,看起来分类方法有很多,但是如果合并同类项之后,其实只有三种,分别是
按时间
按结构
按重要性
下面一一介绍。
按时间
第一种是按时间关系拆分,这根据时间顺序分析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非常常用而且也很容易理解。常见的时间顺序包括:
过去、现在、未来
筹备、执行、收尾
上午、下午、晚上
在分析互联网产品改动所带来的效果时,通常会区分新版本上线前和上线后的数据变化,并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就是按时间关系对数据进行区分。
在即兴演讲的时候,时间顺序是最容易快速构建思路的,一般人就算不经过结构化思维的训练,也很容易通过结构化思维组织发言的顺序,也就是常说的流水账。
按结构
第二种拆分逻辑是按照结构关系进行拆分。按照结构关系的方式,将问题从整体拆分成不同的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构顺序:
按地域进行拆分:华南、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西南等。
按渠道进行拆分:付费渠道、免费渠道等。
按人群进行拆分:新用户、老用户等。
除了上述的拆分方式,还有许多其他的方式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通过按照结构关系进行拆分,就像将一个蛋糕切割成不同的部分,这样在平时的多维度分析中,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分析和研究。
按重要性
最后一种逻辑是按照重要性排序。这个逻辑相对就比较复杂了,我重点说明一下。
如果你是去超市买东西,要买很多的商品,你可以将他们分类归组。分类后的结果可能是蔬菜水果和日用品。比如:
水果:苹果、香蕉、西瓜 • 蔬菜:包心菜、番茄、洋葱、黄瓜 • 日用品:牙膏、肥皂
那按照重要性来分类,该怎么分呢?
要按照重要性分类,首先我们要弄清采购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为什么要去超市采购?
询问你妈后,你找到了原因:下午家里有客人要来,所以要准备一些水果和蔬菜来招待客人。其他要买的东西只是顺便让你带一下。
所以招待客人是采购的第一目标。然后顺便让你带一些其他的蔬菜,是为了今明两天的食材。肥皂和牙膏家里还剩一点,估计还能用半个月,所以让你也顺便买了。
按照这个逻辑,招待客人要用到的商品是最优先的,食材是次要的,日用品的优先级最低。
按照重要性排序,可以这样分类:
招待客人:西瓜、番茄、洋葱
近期食物:苹果、香蕉、包心菜、黄瓜
日用品储备:牙膏、肥皂
按重要性分类可能会和其他分类的结果非常相似。假如下午只需要买水果来招待客人,那么按重要性逻辑得出的结果可能和按结构分类的结果几乎一样,
按结构分类:水果:苹果、香蕉、西瓜
蔬菜:包心菜、番茄、洋葱、黄瓜
日用品:牙膏、肥皂
水果:苹果、香蕉、西瓜
蔬菜:包心菜、番茄、洋葱、黄瓜
日用品:牙膏、肥皂
这个分类看起来和之前按结构分类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并不是。
按照时间或结构分类的方法不需要你对问题本身有太深的了解,可以根据常识套用一些方法。分类后的结果是没有先后顺序的,是并列的关系。
而按重要性分类,则需要你对问题的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在了解问题的背景后再决定如何确定不同事物的优先级。分类后有明确的优先级顺序,能帮助你优先解决更重要的议题,从而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小结
你可能没有注意过结构化思维还有这么多弯弯绕。其实这里还没有提到MECE原则、上下一致等其他原则。结构化思维远比想象的难得多。
刚好写作选题有点匮乏,我觉得之后可以对一些常见事物做结构化梳理,和你一起训练结构化思维。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