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出生人口902万人,比上年减少54万人,出生率为6.39‰。中国出生人口数量从2017年到2023年已连续下降七年。该数据再次引发了对中国人口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近日,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表示,关键在于了解年轻人真正的生育需求和如何激励生育。他强调政策必须有针对性,贴近民意,并努力实现最大的效果。
原新指出,在生育津贴方面,一孩不奖励,二孩奖励一部分,三孩奖励更多。然而,实际上一孩和二孩的生育依然占据着出生人口的大部分。2022年的出生人口构成中,一孩占比为46.1%,二孩占比为38.9%,合计为85%;而三孩及以上的占比只有15%。因此,给予第三孩那么多奖励可能并不能在增加出生人口上产生效果。
此外,原新还提到了生育意愿的问题。愿意生育三孩及以上的多孩家庭是很少的,是小众群体,因此是否能将奖励的现金补贴和育儿津贴向一孩和二孩覆盖也值得进一步讨论。
人口专家、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董玉整也持同样的观点,他认为,现在各地鼓励三孩生育的措施较多,二孩也有一些,相对来说一孩就少一点。鼓励生育不能只盯着二孩三孩,应该从一孩开始着手,才能显著提升积极生育政策的实际效果。
出生率对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较高的出生率可以促进劳动力和人口的增长,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然而,如果出生率过低,可能导致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短缺、社会福利负担加重等问题。
——中国新生儿的数量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0年间我国每年新生儿数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出生率也持续下滑。2011年,我国新生儿数量为1790.3万人,出生率达到1.327%。但随着适龄夫妻生育意愿的下降,新生儿数量逐年减少。到2020年,我国新生儿数量降至1203.1万人,出生率仅为0.852%。而2021年,新生儿人数为1062万人,出生率为0.752%,均为近10年来的最低值。
——我国育龄妇女人数下降
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特别是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减少。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比2018年减少500多万人,其中,20-29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人数减少600多万人。此外,生育水平略有下降,也是影响出生人口减少的因素。
——中国低生育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随着消费升级和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生养小孩的经济压力逐渐增加。此外,夫妻双方都有工作的普遍现象使得照顾小孩的任务大多落在家里老人身上,但老人的体力和经验有限,雇佣保姆也面临风险。当代年轻人不愿意牺牲个人时间和经历,并不像上一辈父母那样倡导无私奉献精神。这些现状都在一定程度上劝退了当代年轻人生育下一代。
在早前的一次采访中,原新表示,长周期的少子化和长寿化是导致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原因。生育率是未来中国人口走向的决定性要素。因此,要想方设法地提振生育率,解决的不是未来三五十年的问题,而是解决更长远的30至50年以后的人口快速减少的问题。
原新认为发展托幼能够降低养育成本,并减轻家庭养育的时间成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是降低教育成本和家庭教育投入,比如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从9年向12年甚至15年拓展。因此,还可以在这些方面做一些工作。
任泽平建议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一是实行差异化的个税抵扣及现金补贴、购房补贴等政策,覆盖从怀孕保健到18岁或学历教育结束。二是加大托育服务供给,大力提升0-3岁入托率从目前的4%提升至40%,并对隔代照料发放补贴。三是进一步完善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并对企业实行生育税收优惠,加快构建生育成本在国家、企业、家庭之间合理有效的分担机制。
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看完觉得写得好的,不防打赏一元,以支持蓝海情报网揭秘更多好的项目。